韓「放生」日企賠償二戰強徵勞工挨批


謀加快修復對日關係 政府基金作第三方支付受害者
韓國政府昨日就二戰期間被日本強徵的韓國勞工賠償問題,公布解決方案,將以韓國政府轄下基金會進行第三方代為賠償形式。韓方希望借此加快修復韓日關係,然而部分受害人對此強烈不滿,批評並非由相關日本企業直接賠償,更有民眾在韓國外交部大樓外示威,反對方案。
韓國外長朴振昨日上午在外交部舉行記者會,宣布這一方案。根據方案,將由韓國行政安全部下屬的「日本強制動員受害者支援財團」代替日本企業,向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作出賠償判決的訴訟中的受害者支付賠償金。據了解,約16家韓國企業將作為1965年《韓日請求權協定》資金受惠企業,通過自發捐款等方式進行資金籌措工作。
韓國最高法院在2018年10月和11月作出判決,裁定日本新日鐵住金公司及三菱重工公司向二戰時期強徵韓國勞工,每人賠償1億至1.5億韓圜(約60萬至90萬港元),並認定韓國和日本1965年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署的協定,並不妨礙個人提出索賠請求。這一判決引發日本政府強烈反應,韓日兩國圍繞強徵勞工問題的矛盾此後持續加劇,兩國關係也因此落入冰點。
辯稱「杯裏的水已過半」
朴振表示,第三方代為賠償的方案是以去年4次民官協商會議、今年1月舉行的公開討論會、外長與受害者和遺屬的直接見面會,以及韓日外長5次會談的協商結果為基礎制訂。據了解,財團支付賠償金的對象是韓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的三宗訴訟中勝訴的15名原告,他們將獲得包括賠償金和延遲利息在內共約40億韓圜(約2,416萬港元)。朴振還表示,希望韓日兩國政府能立足於和解以及睦鄰友好合作,為發展面向未來的關係而共同努力。
對於方案未有要求涉事日本企業直接賠償,被批評只是「半個方案」,朴振則以一杯水作比喻,「現在杯裏的水已經過半,今後若日本拿出誠意,有望愈來愈滿。」
據了解,韓國政府曾要求日本企業參與籌資,但日本政府堅決反對日企以任何方式參與。被強徵韓國勞工受害者方面一直要求,即使由第三方代為籌集資金,被告日本企業也要參與其中。受害者支援團體對這種代為賠償的方式也表示強烈反對。韓國輿論普遍認為,這一方案並不能視為日本方面作出的「有誠意的響應」。
尹錫悅冀盡快訪日
韓總統尹錫悅強調,方案是為推動韓日關係面向未來發展而作出的決斷。消息指尹錫悅希望盡快訪日,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並有望本月內實現。岸田則表示,日方已收到韓國政府關於二戰期間日本強徵韓籍勞工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將有助於兩國恢復健全關係,外務省正進行詳細研究。日本外相林芳正則表示,方案將有助於促使韓日關係改善,日本將基於一貫的立場與韓國進行緊密溝通。美國總統拜登則發表聲明,稱讚韓日兩國關係「翻開突破性的新篇章」。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