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國家穩增長機遇 加快香港復甦

  王文亮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多項數據反映經濟復甦動能持續增強,令人振奮。其中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增速領先於世界經濟體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經濟體;人均GDP繼續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困擾歐美多國的高通脹亦未有出現,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月度漲幅始終低於3%,全年僅上漲2%。

  全球經濟增速總體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去年經濟雖遭到新冠疫情和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局面等內外多重因素衝擊,但仍能突破重重夾擊,交出一份充滿亮點的經濟成績表,經濟總量更再上新台階,成就得來不易,再次印證我國經濟底子厚、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基礎、有信心、有能力駕馭各種風險挑戰。

  香港與內地實現全面復常通關,內地經濟活水源源不絕湧入,其中多個省市政府及商界看準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紛紛組織代表團來港,一系列商務交流會、推介會等有如雨後春筍開展。現在香港更撤銷最後一項防疫措施口罩令,宣告全面復常,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各地人士來港尋覓商機,市況一片大好。把握契機,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加快復甦的不二之選。

  金融是經濟的命脈,國家經濟表現在全球一枝獨秀,就是香港最大的金融機遇。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率團到訪廣州和深圳,兩地就深化粵港合作、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磋商交流,同日即帶來喜訊,國家多個部門聯合發布「前海金融30條」,提出多項擴大金融開放措施,包括容許港資金融機構、保險業北上拓展業務等。香港要乘勢而上,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優勢,加快推進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促進區內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互聯互通,便利兩地資本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動,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更好支持國家經濟發展。

  以創新為經濟賦能,是全球大勢所趨。不同研究顯示,研發開支對經濟增長存在正面影響,每增加1%的研發投放都將帶動可觀的經濟增長。李家超特首日前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便表示,目前本港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期望未來可增加至2%,而目前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研發成果產業化。國家經濟前景樂觀,就是香港科研進一步大展身手的好時機。香港須更積極主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創新對接國家經濟大局,包括將「北部都會區」致力打造成「香港矽谷」,與深圳加快推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制定出台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無障礙跨境流動政策措施,促進香港的創新產業化無縫對接國家創新的經濟紅利,結合大灣區創新驅動,讓香港經濟背靠國家支持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