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誇口5天賠錢 病人「等到死」

◆樂先生含淚憶述與保險公司據理力爭的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廣濟  攝
◆樂先生含淚憶述與保險公司據理力爭的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廣濟 攝

◆保險公司給予樂先生信件中,曾稱「收齊文件後5個工作天內理賠」(熒光筆部分),惟附表卻顯示逾一個月才獲賠。香港文匯報記者廣濟  攝
◆保險公司給予樂先生信件中,曾稱「收齊文件後5個工作天內理賠」(熒光筆部分),惟附表卻顯示逾一個月才獲賠。香港文匯報記者廣濟 攝



  文件批核漫長 天價藥費令家屬債台高築

  全港有近三分之一人口購買了個人醫療保險,作為萬一罹患重症後的「救生圈」。其中,不少保險產品都以快速賠錢作招徠,惟條款繁複,保障往往不似預期。市民樂先生早年被保險公司一則「5個工作日理賠」、多項癌症治療「全數保障」的保險廣告吸引而為太太投保。其後,太太不幸患癌,「5天理賠」承諾極其量只能做到10個工作日內理賠,有些賠償金更是「等到死」。在沉重醫療負擔下,樂先生靠借貸救妻,惟妻子去年年中不治,留下債台高築的樂先生,以及總數約280萬元的醫療費。家屬迄今僅獲賠約30萬元,樂太太身故後剩下部分賠償將轉為遺產,更要經過漫長程序才能討回,樂先生說:「買保險就係以備不時之需,點知真係出事先發現保險幫唔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樂太太在2018年向一間總部位於北美洲的大型跨國保險公司購買一份個人醫療保險,每年平均一萬多元保費。樂先生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當初被保險公司標榜「5個工作日理賠」的廣告吸引,以為索償程序特別快,加上保險代理介紹保單中所述多項治療(包括癌症治療)「全數保障」,以及「個人終身賠償限額3,600萬港元」等字眼吸引,於是決定投保。

  只賠償公院開銷 未受理私院費用

  兩年後的2020年11月,樂太太被診斷患肺癌第四期,初時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有關的醫藥費雖未算是天文數字,樂先生已感受到索償與當初想像有落差,「保險公司起初以公立醫院單據文件資料不足為由拒絕賠償多筆費用。」經過不斷拉鋸,至去年4月保險公司始一改口風,以「之前搞錯咗」為由作出賠償,但當時樂太太的病情再度加重,為免延誤治療而入住私家醫院。

  樂太太曾於兩個多月內先後4次進出私家醫院,約250萬元住院治療費全靠積蓄和借錢支撐,「直至太太去年5月離開了(離世),保險公司也只作出過30萬元有關公立醫院開銷的賠償,發揮唔到保護傘的作用。」

  原本任職銀行業的樂先生為了陪伴太太抗癌,於2020年底辭掉收入可觀的工作,如今債台高築,「要向銀行借錢和信用卡套現。」索償路漫漫也增添家庭經濟壓力,「試問病人睇住屋企經濟負擔加重,有乜理由有好的治療效果?與保險公司拉鋸反而變成她的催命符。」

  就「5個工作日理賠」的爭議,保險公司於去年7月13日給樂先生的回信中,清晰寫明「索賠服務承諾為收到完整文件後的5個工作日內」,但樂先生向記者表示,在太太離世後,與保險公司高層兩次會面,對方卻聲稱正常索償時間為10個工作日。

  「收齊文件」計起 過程最長耗半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保險公司提供的理賠紀錄,發現賠償期限取決於「完整文件」。其中,保險公司把文件往來時間分類為「提交文件日期」、即樂先生交齊文件的時間;「收齊文件日期」、即保險公司完成內部程序後收齊文件時間,以及「賠付日期」,即發出保險金的時間,索償期由「收齊文件日」開始計。多筆索償申請是樂先生提供齊全文件後數月,甚至半年,才被記錄為「收齊文件」。即使是10個工作日內賠付也沒兌現,例如2020年11月20日樂先生提交的文件中,顯示2021年4月28日保險公司完成內部程序,直至同年6月1日賠付,與樂先生交齊文件的時間相隔大半年,其他多筆索償也未能做到10個工作日的承諾。

  樂先生憶述,保險代理當初未有清晰解釋理賠時間,到底是從哪個時間點開始計,「如果不是以我交齊文件日期開始計,而是以保險公司內部收齊文件計,即賠償日完全由保險公司操控,那麼索償的服務承諾還有何意義?」

  香港文匯報就樂先生的個案向涉事保險公司查詢,對方回應稱,一般會在收齊相關文件後的5至10個工作天內完成處理有關索償,但實際所需時間視乎索償的提交方式、個案的複雜程度、所提交資料是否齊全等因素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