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何謂「大灣區速度」?

  夕陽的餘暉中,車窗外,是大灣區施工項目上大型塔吊的剪影。車窗內,並不寬敞的座位之間,都閃着電腦屏幕的亮光,這是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隨團記者所在的2號車,這幾天行程中常見的場景。從白天到黑夜,往返廣州、深圳、東莞路上,這輛運載記者的大巴也變成了「移動的辦公室」。車窗外不斷變幻的風景,折射出大灣區發展朝氣蓬勃的氣息。

  復常通關後,香港記者馬不停蹄地組團到灣區內地城市走訪,走訪行程中,參訪團隨團記者從香港一路來到富有生活氣息的廣州,再到高樓林立的深圳,最後到了科研氛圍濃厚的東莞松山湖,在不同城市的對照中尋找香港的機遇,希望把三年未走、未見、未做的訪問報道一次過補上。

  「我掃您!」「不,還是我掃您吧!」這幾天,參訪團到訪每一個參訪點,總會出現三三兩兩的參訪團成員和創業者圍成一圈的場景。大家低頭忙着互「掃」手機二維碼名片或交換名片,以便建立聯繫加強溝通。在廣州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人氣很旺」的香港創業團隊——金剛迷你倉聯合創始人古偉龍的手機屏幕幾乎一直亮着,參訪團成員圍着他不斷「掃碼」添加聯繫方式。而到了比亞迪參觀點,公司負責人一疊厚厚的新名片「秒空」,可見香港媒體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雙向奔赴」的心情有多麼熱切。

  交換名片時,往往還會有驚喜出現。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走訪環節結束時,香港文匯報記者在交換名片後才發現,原來在場擔任講解者的並非普通解說員,而是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他不僅親自承擔講解工作,祖籍並非廣東的他還說着一口流利的粵語,隨和幽默地解答參訪團成員的提問,讓人如沐春風。還未踏出,「河套合作區媒體群」就應聲成立。何謂「大灣區速度」?小記在這次採訪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東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