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港深合作 打造「香港矽谷」

經民聯兩會擬提15建議提案 涵蓋醫療兩地交流等範疇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於下月初在北京開幕。經民聯昨日在記者會上,介紹身為經民聯成員的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計劃在兩會期間提出的15項建議及提案,包括發展香港成為亞洲醫療健康產業平台、設大灣區一站式醫療系統、推動港深合作發展打造「香港矽谷」等。經民聯表示,各成員定會主動積極促進內地與香港在旅遊、金融、專業服務等各個範疇加強交流合作,讓兩地在法制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支持內地企業善用香港為跳板拼船出海。◆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
全國政協常委、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表示,在疫情與人口老化下,醫療健康產品需求大增,而內地的醫療產業近年急速發展,為香港提供了龐大機遇,故他建議中央支持國家衞健委與香港合辦恒常性國際健康論壇,助力內地醫療健康企業「走出去」,以及把海外先進技術「引進來」;支援在香港擬發展的「北部都會區」設立「大灣區智慧醫療研究基地」,讓更多內地的醫療科研企業能進駐香港;支持港企進駐「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區拓展海外醫療產業市場等。
倡設灣區一站式安老醫療系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表示,香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更有「背靠祖國、聯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建議中央設立 「一帶一路」 國際學生專項服務,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秀學生來港升學,並讓這些來港升學的學生在香港中學畢業後,有機會到內地升讀一等的大學,以及協助他們在內地就業。
因應不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都有醫療需要,她建議中央設立大灣區一站式安老醫療系統,讓長者不用回港便能享用公營醫療。
全國政協委員、經民聯副主席劉業強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故自己將提交「港深合作發展『北部都會區』打造『香港矽谷』」的提案,建議中央支持更多內地優質科創企業進駐「北部都會區」;向港人發放大灣區工作證,並協商完善內地與香港的稅務安排;支持香港在「北部都會區」成立「國家實驗室」;重點發展大灣區醫療科研產業鏈及人工智能產業;在「北部都會區」劃出部分園區,打造成「大灣區青年初創企業發展園」等。
全國政協委員、經民聯執委胡劍江表示,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他會提交以「加大力度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為題的提案,建議中央加大力度支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善用全媒體形式傳播中國形象解讀中國故事;加強傳統文化在聯合國申遺保護工作和教育工作等。
建議放寬內地畢業生來港就業
全國政協委員、經民聯成員杜家駒表示,自己會提出以「配合國家發展,促進兩地人才融合,優化來港就學就業政策」為題的提案,建議支持香港向包括內地學生發出「高中生簽註」,發展香港教育產業;增加香港本地大學非本地學生配額;進一步優化來港就業相關的簽註申請,容許內地百強大學畢業生以短期簽註來港尋找工作等。
未有出席記者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經民聯副主席吳永嘉和全國政協委員、經民聯創會成員陳亨利亦將在兩會期間提交涉及促進傳統產業提升競爭力、推進香港與內地商標領域合作、構建大灣區紡織研究機構等範疇的建議及提案。
經民聯全國兩會建議和提案(部分)
林建岳提案
◆「支持香港舉辦恒常性國際健康論壇,將香港發展成亞洲醫療健康產業平台」
◆「充分發揮香港所長,推動兩地共同舉辦大型論壇、展覽會、國際會議」
梁美芬建議
◆「說好中國法治故事」`
◆「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學生專項服務」
◆「設立大灣區一站式安老醫療系統」
吳永嘉建議
◆「完善共性技術服務平台建議,促進傳統產業提升競爭力」
◆「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內循環健康發展」
◆「加快推進香港與內地商標領域合作,助力港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劉業強提案
◆「港深合作發展『北部都會區』 打造『香港矽谷』」
胡劍江提案
◆「加大力度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應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捍衛我國權益和人民福祉」
杜家駒提案
◆「配合國家發展,促進兩地人才融合,優化來港就學就業政策」
陳亨利提案
◆「構建大灣區紡織研究機構,助中國品牌『走出去』」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 資料來源:經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