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茶遊記:藏區普洱茶情結

◆唐朝文成公主將茶帶進西藏。 網上圖片
◆唐朝文成公主將茶帶進西藏。 網上圖片

◆藏胞離不開酥油茶。 作者供圖
◆藏胞離不開酥油茶。 作者供圖

  良 心

  勐海茶業興起的轉機來自滇藏新茶路的開闢。滇藏新茶路是清末民初開通的,從滇南經過緬甸、印度進入西藏的運茶之路。

  在西藏,從活佛達賴、班禪,到普通藏民,無一例外都有飲茶的習慣。不論是遠方來客,還是常來常往的友人,只要一踏進藏民家門,主人就會恭敬地端上一杯沁人心脾的酥油茶。相傳藏區喝酥油茶與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今西藏)王有關。文成公主到吐蕃和親時,帶了許多茶葉,一方面是文成公主自己喜歡喝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傳播唐代的文化。文成公主到吐蕃之後,對當地以肉食和奶食為主的飲食文化十分不習慣,於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茶和奶一起煮,並放入一些喜歡的佐料。這種煮奶茶的方法漸漸被王公大臣效仿並傳入民間,於是就有了酥油茶。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藏族居住的地區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氣候嚴寒乾燥,植物稀少,藏民的飲食主要是牛羊肉、糌粑、酥油,缺少蔬菜水果。茶葉能去油膩,分解多餘的脂肪,又能防止燥熱,緩解低壓缺氧症和預防高原疾病,正好和藏區飲食形成互補。明代《嚴茶議》記載:「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給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西藏地處高原,路途遙遠,蔬菜和水果很難供應。茶還可以代替蔬菜水果補充人體所需的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微量元素。西藏又是盛行佛教之地,僧侶和信眾們經常要坐禪、唸經。曠日持久,精神睏倦,而茶葉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因此僧人都喜歡茶。所以,茶一傳入藏區,就受到藏民喜愛,並形成了喝茶的習慣。天長日久,藏族同胞就與茶葉結下不解之緣。

  藏族把茶當作生命。藏區有諺語稱:「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藏民們還常說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加察熱、加霞熱、加梭熱(藏語音)」,意思是「茶是肉,茶是血,茶是生命」。有研究顯示,中國人均耗茶量,青藏高原是其他地區的十倍。據上世紀一個藏族社會生活調查,藏區僧人的飲茶開支佔到了收入的11%以上,普通人家也佔到了8%。

  藏人喜飲茶,但藏區不產茶。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雲南盛產的大葉種茶香高味濃、醇厚耐泡,備受我國西北各族民眾特別是藏胞的喜愛。為了向西藏供銷茶葉,智慧的雲南茶商創製了適合運輸又為藏胞喜愛的各種緊壓茶,緊茶、沱茶和磚茶是典型代表。這些大葉種緊壓茶特別適合藏民製作每天必須的酥油茶。因此,雲南大葉種茶(滇茶)一到藏區,就和藏族人的生活深深結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滇茶開始成為專供西藏上層人士與寺廟僧侶享用和儲藏的珍品,有時被當成貨幣流通使用,或用於交換西藏貴重藥材蟲草、藏紅花、麝香、鹿茸等的硬通貨。後來滇茶逐漸取代巴蜀川陝地區的茶(川茶),成為藏區最受歡迎的茶。因此,西藏自古以來一直是滇茶(普洱茶)的重點市場。據史料記載,從七世紀中葉起,茶葉就進入了西藏。南宋李石《續博物志》和清代阮福《普洱茶記》均記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普茶是雲南茶葉的總稱,西蕃就是現今康藏地區。由此可見,滇茶銷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明、清三代,茶馬貿易相當發達,普洱茶大量銷往西藏。

  滇茶銷藏的正式數據記載出現在清代,數量巨大。那時運銷藏區的都是緊茶。緊茶是為適應長途運輸進入藏區的普洱茶品種,原先為不帶把的心臟形。滇茶進藏基本靠騾馬馱運,路途遙遠,花在運輸途中的時間很久,加之當時使用的包裝是竹簍、筍葉、竹絲、棕(麻)繩等簡易物料,牢固性差,運輸途中多有破損,因此茶葉容易受潮導致霉變。在長期的運銷實踐中,茶商通過總結經驗,將原來心臟形加了個小柄,然後每七個緊茶首尾相連,用糯筍葉包成一個淨重5斤的長筒,再用蔑絲綑紮牢固。這樣緊茶之間形成了一定的空隙,有利於通風透氣,減少了茶葉受潮霉變的可能性。這種緊茶因形狀似牛心或蘑菇,俗稱牛心緊茶或蘑菇沱,其下方帶有短小的茶柄。據說此特殊設計可讓緊茶平穩放在雙手合十的手上,為的是方便藏區僧人信眾禮佛。

  藏民多用緊茶製作酥油茶,特別是選用緊茶中的金尖。製作時,首先將緊茶打碎,然後放在壺中,並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0至30分鐘,再濾去茶渣,最後把茶湯注入長圓形的打茶筒內。然後加入適量酥油。酥油加入茶湯後,同時根據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搗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類,還要放少量的食鹽、雞蛋等。接着,用木杵在圓筒內上下抽打,當打茶筒內發出的聲音由「哐噹哐噹」轉為「嚓嚓」時,表明茶湯和佐料已混為一體,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隨即將酥油茶倒入茶瓶。

  藏族人喜歡用酥油茶款待上門的貴賓。客人請到藏式沙發入座,主人拿過一隻木碗,提起酥油茶壺,搖晃幾下,倒滿滿一碗酥油茶端到客人面前,客人端起酥油茶,輕輕將茶水上面的酥油花吹開,然後輕輕地抿上一口。這一口醇厚奶香的酥油茶下肚,從骨頭裏都會泛起酥酥的泡泡。客人把酥油茶喝完後,主人馬上再給加滿,就這樣邊喝邊聊着家常。一定要記住,客人要告辭前,不能把茶喝光,一定要留點茶底,意味着細水長流。

  關於酥油茶,還有個淒美的愛情故事。相傳藏區有兩個部落,曾因發生械鬥,結下冤仇。甲部落土司女兒美梅措與乙部落土司兒子文頓巴相愛。由於兩個部落有歷史冤仇,甲部落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在文頓巴火葬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美梅措死後到內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死後則到羌塘變成鹽湖裏的鹽。每當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空氣中甜甜的香味都似乎變得浪漫起來。這個故事似乎正是在訴說滇藏延續千年的世代茶緣。一片片茶葉,聯結着彩雲之南的西雙版納和距離天堂最近的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