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增設「非正規就業傷亡數字」

  黃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聯會理事長

  近日一名電單車外送員在葵涌與的士相撞身亡。事實上,工會常常接獲外送員受傷但平台「唔認賬」的求助,顯示現時對外送員的勞工保障嚴重不足。在2月21日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筆者就外送員傷亡數字向勞工處提出質詢,處方承認過往公布的職業傷亡個案數字,其實並無計算外送員職業,「原因」是外送員與平台的僱傭關係不確定。

  職業傷亡個案是指在工作地點發生的致命個案,或導致失去工作能力3天以上受傷個案。現時外送行業興盛,但不少外送平台走法律罅,拒絕承認僱傭關係,導致行內出現大量假自僱,工友無法受條例保障。進入零工經濟時代,外送員一類的工友將繼續增加。運輸行業、娛樂表演行業等自僱、假自僱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的士、泥頭車和送貨司機,他們同樣未必有明確的僱傭關係,但日日駕駛搵食車走遍全港,意外風險不小。若如勞工處所述,這些工友在工作期間遇上傷亡,很大可能不會被記錄,顯示職業傷亡個案數字長期被低報,無法反映實際情況。

  事實上,即使政府數字有嚴重缺陷,但2015至2021年間,職業死亡人數已由177人增加至263人,升幅為48.6%,每千名僱員的致命率由0.060升至0.091,升幅為51.7%。政府定期交代職業/工業傷亡數字,原意是讓社會多了解情況,從而能對症下藥進行改善。現時政府不但未有積極研究保障非正規就業,連起碼的職業傷亡統計都不納入,令人驚愕,絕對不能接受!

  政府要盡快修訂統計範圍,最低限度要增設「非正規就業傷亡數字」,在未解決假自僱問題前,盡可能反映真實工作傷亡情況,不能以一句「沒呈報難統計」了事。採取鴕鳥政策,不但不利於保障打工仔女,亦令人懷疑政府改善職業安全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