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宇宙/合成生物技術助力碳中和\創業投資者聯盟召集人 梁頴宇

  環球經濟逐步復常,新股IPO回復活躍,近日一家用微生物處理工業廢氣並生產乙醇的公司,成功通過SPAC(特殊目的併購公司)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作為早期投資者之一、並參與了多輪融資,筆者見證了這家環保先驅十多年間從無到有,堅持開發創新專利技術,成為「碳捕獲」清潔能源技術標杆企業,為綠色製造和碳中和帶來新希望。

  隨着全球氣候危機日漸緊迫,愈來愈多投資機構和企業意識到工業廢氣的禍害。面對龐大的市場和工業廢氣排放量,全球各國都啟動了針對工業廢氣轉化的研究,其中一個方向是回收大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或氫氣等並轉化成可用物質。剛於2月10日登陸納斯達克的LanzaTech(US:LNZA,市值20億美元),正是這方面的佼佼者,致力於開發將工業廢氣轉換成燃料乙醇及其他下游產品的生物技術。

  LanzaTech成立於2005年,十多年來深耕開創性的碳捕獲和轉化(Carbon Capture & Transformation,CCT)技術,利用先進的氣體發酵技術將富含碳的廢氣回收,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改造一種來自於兔腸道的梭菌,讓微生物「吃掉」廢氣並生成乙醇,隨後再進行深度的處理,把有價值的產品從發酵液中分離出來,直接在下游作燃料乙醇、航空煤油使用或用於生產尼龍和塑膠的化學品、織物、包裝等工業用品。

  與化石燃料及其副產品相比,這一種以工業廢氣為原料「無中生有」的製造技術,可減少70%的溫室氣體,不僅處理了工業廢氣,生產出來的製成品使用壽命完結後,可繼續循環再生,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早於2018年LanzaTech已獲維珍航空青睞,成為全球首個使用其循環再造燃料的航班;目前的合作夥伴遍及國際知名品牌,運用自身專利技術捕獲和回收的碳排放作為原材料,製造消費品的包裝或配料,終端產品涉及包括服裝、洗衣粉、塑膠產品包裝、面霜等在內的各類生活用品。

  如今的無限風光背後是長期艱苦奮戰,筆者從2010年領投LanzaTech的B輪融資,並在C輪、D輪融資中繼續投資,派員入董事局也有十多年,眼看這家公司一路走來的路,從找到微生物轉化乙醇路徑邁出合成生物工業的第一步,到成功將生物學與化學、工藝工程方案結合起來,使其能夠大規模地應用於實際生產與製造過程中,把乙醇轉化為聚乙烯、環氧乙烷或PET的技術連接起來,並確保這條供應鏈經濟、可行,少一份堅持都未必能走到今天。

  從實驗室走出的創新工廠都會面臨規模化生產的挑戰,LanzaTech花了十多年把這個價值鏈整合起來。其實當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直至創辦人千方百計籌集巨資,在新西蘭建立了全球首個由鋼鐵廠廢氣轉換為液態燃料的實驗工廠證明技術可行性,並費時費力費錢向全球多國申請1200個專利,才能靠真材實料取得主要合作夥伴和客戶的信任。在此過程中,筆者曾經協助他們聯繫不少合作夥伴,而商業化的突破始於中國鋼鐵製造商首鋼集團等公司將其技術添加到工廠的製造過程中。

  技術驗證 中企建功

  2018年LanzaTech與首鋼集團京唐鋼鐵廠合作,通過技術授權和合作開發的模式,在中國河北省曹妃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商業廢氣乙醇工廠。首個商業項目大獲成功後,又在中國建立了兩大商業廢棄乙醇工廠,總共年產燃料乙醇超過4700萬加侖,相當於抵銷了超過24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中國是發展這種創新技術的理想地點,因為商業廢氣轉化工廠必須建於產生廢氣的工廠旁邊才能達至最大成效,中國作為全球工業大國,鋼鐵冶金、石化煉油、電石等行業年產工業尾氣的數量達萬億立方米之多,如能將其中的一半加以利用,其對減碳,助力碳中和、碳達峰均有着重要意義。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愈來愈多公司開始承諾實現碳中和或零碳目標,環保消費市場正在迅速增長。目前LanzaTech在全球還有14個在建工廠,其中12個是商業生產工廠,2個是示範工廠;而根據目前的研究,有理由相信這種技術未來可運用於處理所有工業廢氣的工作中,讓二氧化碳成為製造原料,有望演變為一場碳循環、碳利用、碳捕集的革命。

  當然,傳統的石油工業能夠達到每天1億桶石油的量產速度;與之相比目前的產能仍是杯水車薪,而且創新的可持續生產方式仍在發展初期,其相對較低的產量必將導致更高的價格;但是工廠廢氣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資源存量幾近於無限,並且無處不在,待技術進一步成熟並在更多不同環境中普及應用,定能有效降低碳足跡,助力綠色製造和碳中和目標實現,共同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