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遺嚴重 歐美醫療爆煲

  睇症輪候時間長 醫護罷工潮不斷

  歐美發達國家雖早已從新冠疫情中走向復常,但很多國家的醫療系統卻未有恢復,甚至比3年多疫情間任何時候都更嚴重,不但病人需輪候超長時間,更接連有醫護因不滿工作環境惡劣而罷工。分析認為,發達國家當前的醫療危機並非單純因資源不足所造成,反而更多是疫情「後遺症」,而且短期內「無藥可醫」,甚至長遠而言,醫療系統狀況都不太可能回復到疫情前。

  記者 余家昌

  據《經濟學人》數據顯示,很多發達國家現時的醫療服務質素,比疫情前甚至疫情期間大幅下降。以英國為例,屬於病情嚴重程度第二級(緊急但無需即時救治的疾病,如中風或心臟病發)的病人若召喚救護車,在疫情前平均需等待20分鐘,但現時動輒就需1.5小時或更久。

  在歐洲新冠疫情早期重災區的意大利,現時的醫療危機亦比當年更嚴重,如西北部倫巴第大區城市貝爾加莫的若望二十三世醫院,非緊急乳房超聲波檢查的輪候時間竟需長達兩年。在加拿大,病人由接獲專科轉介到正式接受治療,一般都要等半年。

  「額外死亡」大幅飆升

  即使是醫療水平更高的國家,情況也同樣惡劣。現時瑞士和德國的深切治療病床使用率比疫情期間任何時候都高。至於美國,全美醫院病床平均使用率已歷來首次超出80%,截至去年11月,共有17個州病床使用率超過90%,數目比疫情最嚴重期間更多。

  醫療質素下降直接導致「額外死亡」數字大幅飆升。在歐洲,每月死亡人數比預測高10%,其中德國從去年9月起,每周死亡人數都較疫情前水平多10%,在12月初更多了23%。

  說到醫療危機,一般人都會想到是政府投放資源不足,但實際又如何?數據顯示,目前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政府的醫療開支平均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9.5%以上,明顯高於疫情前的不足9%。此外,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醫療從業員人數都較疫情前多,如加拿大現時就有160萬人從事醫療工作,是歷來最多;美國全國醫院則聘用530萬人,同樣是歷來最多。

  醫護職業過勞 生產力大減

  既然資源和人手都多了,為何醫療系統仍如此緊張?分析相信與醫療人員生產力下降有關。劍橋大學近期一項研究顯示,英國醫療人員的生產力低於疫情前,原因是疫情期間醫院增加很多預防感染規定,如更換全套保護衣、更頻繁地消毒等,令醫療人員花更多時間處理治療以外的事務。美國醫學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s》研究亦發現,美國醫療人員經歷3年抗疫後開始出現「職業過勞」,如不願加班處理文書工作,或協助其他同事照顧病人,這些都令醫療人員整體生產力減少。

  需求大增(即病人增多)亦是發達國家醫療系統出現危機的成因。很多發達國家在疫情期間實施封城措施,民眾減少外出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同時導致感染其他疾病的機會亦降低,令整體免疫力下降,今個冬季歐美都爆發嚴重流感疫情就是這個原因。

  與此同時,疫情亦令很多有潛在或慢性疾病的病人推遲就醫,他們現在同時求診就令醫療需求大增。研究顯示,意大利2020年癌症確診宗數就較2018年至2019年減少40%。在英國,疫情期間不少非新冠患者都要等待較長時間才能看醫生,漫長的等待期令患者病情惡化,自然也需要佔用更多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