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有更多涉再工業化及創科內容

  創科局局長孫東早前訪京時表示,國家充分肯定特區政府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並希望香港特區進一步融入國家的科技發展大局,本地商會亦認為,發展創科及「再工業化」將會是推動香港多元發展的重要引擎。

  工總常務副主席莊子雄指出,香港有必要發展多元經濟,而施政報告公布的「產學研1+計劃」,將院校科研成果轉化成工業,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社會和經濟價值。而且,香港的融資優勢有助完善科研生態圈。工總認為,港交所應更積極吸納頂尖科技公司來港上巿,及盡快落實活化GEM板,為中小型及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融資平台。

  「全球排名頭100間大學中,香港佔有5間,本港的科研力其實很強。」莊子雄指出,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冀有助不少於100支本地大學創科團隊進行科研計劃,並將科研成果產品化,最快於第2及第3季申請,將有望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另外,「再工業化」亦很重要,香港亦着重發展智能、先進的工業,以香港作為產業鏈總部所統籌的多元化、高增值生產性服務。

  制定香港再工業化藍圖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亦指,「期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能長短兼顧,除了照顧幫助中小企紓解短期的困難,更重要的是為香港產業發展作出長遠且全面的規劃。」該會期望當局能進一步研究和推廣「中試」概念,以科研成果的中試、市場化應用和推廣作為未來推動本港創科發展的切入點,並投入更多資源,推動中游轉化和下游產業化。與此同時,廠商會希望政府可盡快制定《香港再工業化藍圖》,三管齊下,發展新型工業、促進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以及支援境外港資工業三方面支持香港「再工業化」發展。

  而「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策略發展的據點,廠商會建議在新界北預留土地打造香港優勢工業的示範基地,以創造優質就業機會。

  香港人才嚴重流失,政府近期已積極實施一系列「搶人才」政策。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指,人才是推動產業升級的致勝關鍵,除了透過成立「通關緩衝帶」,促進粵港兩地人才流動,亦希望政府可盡快推出招攬人才的鼓勵性政策,例如「科技人員入境政策」、「人才清單」等延伸至更廣泛領域,例如是工程師、技師、工匠等實用型工業技術人才。另外,他亦希望當局鼓勵高等教育界加強在本港和大灣區發展應用型的院系、增撥資源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加快工業技術人才的培育,以配合本港和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