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過度包裝 逾七成「包膠」


  貴價空運水果重災 環團倡推簡約包裝指引

  優化膠袋徵費計劃實施至今逾兩個月,每個膠袋徵費倍增至1元。有環保團體調查發現,超市派發「背心袋」和平口袋數量分別大幅下降45%及89%,逾六成消費者會自備購物袋,但部分蔬果的過度包裝問題嚴重。本報記者昨在不同連鎖超市直擊,發現貴價空運水果的過度包裝現象較為嚴重,個別水果被保鮮袋、防撞網套、膠盒重重包裹,部分柑橘等較結實的水果也使用硬質膠盒,違背「減塑」原意,也增添香港堆填區的壓力。環團建議政府向零售商推出簡約包裝指引。

  專題組

  一個環保團體今年1至2月期間,在54間超市統計派發膠袋的情況,發現每間超市平均每小時分別派出26個「背心袋」及8個平口袋,推算全港694間超市,全年合共派發約9,299萬個「背心袋」及2,850萬個平口袋,比機構去年的調查結果分別大幅下降45%及89%,而且大部分超市非常配合新措施,會貼出相關宣傳海報,亦不再放置膠袋於顯眼位置任由市民取用,有助減少市民取用膠袋意慾。

  65%市民自備購物袋

  調查亦發現,很多市民已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調查期間的3,524人次顧客中,有65%(2,271人次)自備購物袋,14%顧客(513人次) 選擇直接徒手取貨,取用或購買膠袋的顧客只佔27%。

  不過超市「包膠」問題仍然嚴重。該團體在2月初到訪兩大主要超市的3間分店,統計206個款式的蔬果包裝情況,高達76%產品有「包膠」,其中提子、士多啤梨、車厘子、藍莓及番薯,「包膠率」為100%,香蕉、牛油果、奇異果等有外皮的水果,亦有三至六成產品「包膠」。

  昨午本報記者走訪多間超市,直擊蔬果櫃位的大部分產品均按照銷售分量附有包裝,士多啤梨、藍莓等容易破損的水果一般會使用硬質塑膠盒作外包裝,橙、土豆、蒜、洋葱等較堅硬的蔬果大多使用網套。貴價、空運的食品包裝相對更為華麗,金鐘一間主營進口食品的超市內,有多款彩椒出售,每個都單獨包有保鮮膜;一款「韓國新高梨」則有網套和塑膠盒雙重包裝,附近的韓國青提則在此基礎上,還多一層保鮮袋包裝。

  環保人士指出,超市可能因為不確定可否派發膠袋,為方便顧客拿取而選擇「乜都包一餐」,此外多層的塑料包裝能提升美觀度,多於保護用途,但多數包裝紙在拆開後均會用完即棄,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建議政府向零售商制定簡約包裝指引,長遠應着手研究包裝法。

  本報昨就計劃成效向環保署查詢,發言人表示優化計劃首月實施情況大致順暢,該署巡視全港18區約650間超市或食品店,發現逾99%店舖均沒在售賣蔬果或冷凍食品的地方擺放平口袋供顧客隨意取用,大部分都有提示平口袋的收費,以及豁免收費情況;顧客購買有包裝的冷凍或冰凍食品時,收銀員不會主動提供平口袋。發言人並指,截至1月底,該署人員巡查約1,800個零售點,共發出7個口頭警告,期間沒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