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研重建 三維垂直發展

涵蓋逾千八幢私樓 市建局參考「油旺規劃」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發表網誌表示,即將展開深水埗地區研究,涵蓋約130公頃土地及逾1,800幢私人樓宇,當中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佔比例高達近70%,期望能更準確分析樓宇內外的整體狀況,以制定適切的更新方案。他指出,市建局會審視區內的土地用途、本土文化、道路規劃、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情況,同時進一步拓展「規劃主導」的模式,應用地積比轉移概念,由「二維」橫向規劃革新為「三維」垂直規劃(即同一座高樓融合住宅、酒店、辦公室等多種用途),令市區更新更具可持續發展性。
特區政府早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邀請市建局在深水埗和荃灣兩個舊區,開展類似「油旺地區規劃研究」的地區研究,韋志成昨於網誌上指出,深水埗屬傳統舊區,網格式的道路規劃令土地被縱橫交錯的街道劃分為多個細碎的地塊、土地欠缺整全規劃、社區設施不足或老化,局限了可用作發展房屋、休憩用地及公共設施等的土地;而區內大部分樓宇普遍老化失修,存在消防安全設施不足,亦充斥劏房,影響市民的生活質素。
韋志成指,市建局於過去一年已為開展深水埗地區研究進行了多項籌備工作並制定了研究框架,認為現時開展深入而廣泛的地區研究是最佳時機。市建局會因應已完成的「油旺研究」的經驗,將整合街區、地積比轉移等新規劃工具應用於是次研究中,透過「三維」垂直規劃令市區更新的成效更具可持續發展性。
問卷寄業主 為樓宇摸底
他表示,市建局團隊會直接將問卷寄到目標樓宇單位的業主,提前收集居住人口、物業用途、樓宇的管理、以及業主對不同市區更新策略等資料,問卷的其中一個焦點是以圖文並茂、簡單易明的方式,向業主了解單位內部的分間情況及破舊程度,讓研究團隊能夠除了知悉樓宇公用地方的狀況外,更預先掌握單位內部的使用和耗損資料,作為制定更新項目優先次序的其中一項參考。相關工作於今個月內逐步展開,預期4個月內完成。
除私人樓宇外,市建局亦會收集研究範圍內公務員合作社社員對樓宇狀況的意見。
是次研究將分為基線研究及分析;規劃重整的機遇與限制,尋找市區更新潛力地區;制訂規劃設計大綱及市區更新發展概念藍圖;進行技術性評估;提交最終報告;以及推行市區更新行動計劃6個步驟。韋志成表示,若是次地區研究報告獲政府採納,市建局會按報告擬定的方向逐步推展區內的市區更新工作。
制訂更新大綱發展藍圖
韋志成指,團隊會將有關資料轉化為數據,整合在「市區更新資訊系統」內,並與區內的土地用途、道路規劃、樓宇狀況及社區設施等情況一併分析,為該區訂定具體的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
曾擔任深水埗區議員多年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指,深水埗區不少舊樓失修,有潛在危機,巿建局為重建深水埗展開研究將令該區煥然一新,期望巿建局重建該區時,能保留社區的特色元素,「例如區內有黃金商場,亦是藝文及布藝等集中地,有其文化歷史,希望日後重新發展時能保留這些特色。」他並期望巿建局盡早展開工作,並做好居民的安置及賠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