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芯片業哀鴻遍野 美政治操弄惹眾怒\宇 文

  近日,隨着包括英特爾、三星、AMD以及高通、德州儀器在內的全球芯片巨頭相繼發布財報,業界發現,全球芯片巨頭紛紛「爆雷」,哀鴻遍野。

  率先引爆芯片行業第一顆響雷的是巨頭英特爾。英特爾公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顯示,其四季度業績未能達到市場預期,大幅下滑32%,創下2016年來最低季收入。高通發布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實現營收94.56億美元,同比減少12%。

  存儲芯片市場,情況更為嚴峻。三星電子2022年營業利潤同比大降69%,海力士、美光等公司利潤也大幅下滑、紛紛公布減產和縮減開支計劃。

  芯片產業怎麼了?從美國到歐洲,從韓國到日本,紛紛獨自或聯合建立半導體聯盟,形成芯片產業的全球主導優勢,釋放出來的是芯片產業前景廣闊的戰略信號。而且,疫情期間出現的「芯片荒」也顯示芯片的供不應求。此一時彼一時的風雲變幻,恰恰折射了芯片產業背後的市場邏輯,即市場供求規律。然而規律可循,但又難以避免。

  失去中國市場「芯難安」

  客觀而言,國家層面的半導體戰略基於偏離市場規律的大國博弈,會對芯片市場帶來無法控制的擾動,甚至會導致地緣政治因素下的芯片產業的重組。譬如,美日荷三國達成向中國禁售先進半導體生產設備的半秘密協議,會引發三國芯片巨頭的市場調整,導致芯片巨頭焦慮和業績下滑。失去中國大市場,也導致供給側的芯片市場收縮。再如美國促使三星、台積電在美建廠,也會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芯片消費市場。政治因素下的芯片市場萎縮,芯片庫存難以消化,芯片供過於求,價格自然下滑。

  疫情期間「芯片荒」,導致供不應求,市場趨利因素下,芯片巨頭加大芯片供給。市場不是靜止的,趨利驅動調節供需關係平衡同時,也加速市場波動。芯片巨頭去年財報尤其是四季度業績大幅下滑,表明芯片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的周期中。市場供需理論,是人人皆知的經濟學常識,芯片巨頭走不出市場供需周期律,並非不懂經濟學,而是走不出經濟人理性的怪圈。這是市場規律的弔詭之處,作為市場主體,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芯片巨頭,都擺脫不了「身在廬山」的資本逐利本性。

  當然,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下滑,產業鏈和供應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芯片產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消費低迷,尤其是主流消費品的消費動能疲弱,是芯片產業哀鴻遍野的主要原因。汽車和智能手機是芯片大戶,兩個產業消費下滑,前端芯片銷量也好不到哪去。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方興未艾,和科技創新的節奏同步。未來一段時間,汽車芯片消費或有波折,但企穩增長應是主調。由於新能源智能汽車需要相對高端的芯片支持,這個產業的競爭未來也會白熱化。不排除某些國家或集團會在智能汽車芯片上實行「單邊主義」,造成汽車芯片市場的動盪不安。

  美違背市場規律必遭反噬

  智能手機市場呈現疲態,從而影響上游芯片產業業績下滑。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創下了10年來最低水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1億部,較上一年下降了11.3%,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出貨量。作為智能手機產銷大國,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292萬台,同比下降12.6%。縱觀2022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台,同比下降13.2%,為有紀錄以來最大降幅。

  智能手機消費低迷,除了全球經濟不景氣和通貨膨脹的宏觀因素,還有以下原因:市場飽和,換機周期加長;技術發展遇到瓶頸,新品創新不足;5G推動作用低於預期,缺乏新的殺手級應用;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性能過剩等等。

  除非智能手機技術上有革命性變化,智能手機產銷將陷入沉悶低迷期。靠智能手機市場激活消費產業,顯然不切實際。

  芯片技術存在差異,芯片產業必須遵守市場規律。然而,當芯片產業變成大國博弈的工具,芯片市場被政治滋擾,芯片巨頭也難以抒寫暢意的市場敘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