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簡約公屋」迎難而進\卓 偉

  立法會昨日討論「簡約公屋」撥款。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與反對在啟德世運道建「簡約公屋」的立法會議員見面時承諾,選址於5年使用期屆滿後會交還發展局作長遠商業發展用途,又引述與會議員指「啟德居民不反對簡約公屋政策」。何永賢早前在電台節目更形容,「簡約公屋」是為快速幫助劏房居民的「救生艇」,並強調8個選址得來不易,別無他選。

  民之所求 堅定不移落實

  對於「簡約公屋」的討論其實應該聚焦兩個方面:一是劏房戶問題如何解決,反對「簡約公屋」人士有何短期內解決劏房問題的「高見」?二是香港已經撥亂反正之後、由愛國者主導的行政立法,如果仍然解決不了民生積弊,又何來由治及興?習主席要求香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作出很大的投入,需要面對各種阻礙和困難。

  香港的民生問題盤根錯節,任何的改革必定觸及各方利益,但既然特區政府將「簡約公屋」視為房策的重點,既然社會都認為劏房戶問題必須解決,這樣在「簡約公屋」問題上更要迎難而進,造價問題、選址問題都不應是阻止「簡約公屋」的原因。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講過:「一個自由社會若無法協助大多數的窮人,便也無法保障那些少數的富人。」解決民生問題,是香港長治久安的基礎,香港各界都是責無旁貸。

  政府斥資264億元建造的「簡約公屋」,最大的爭議有兩方面:一是造價,二是選址。在造價上,「簡約公屋」平均每單位的成本較傳統的公屋還要高,而且只使用幾年,因而被質疑成本與效益不相符。「簡約公屋」成本較傳統公屋貴,這是毋庸置疑,問題是如果可以興建傳統公屋,難道政府會捨傳統選簡約?就是因為傳統公屋興建需時,地皮也不是可一蹴而就,加上各種土地平整、基建、工程等,無5年以上不可能完成,因而才要興建造價較高的「簡約公屋」應急,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短期紓緩劏房問題的唯一方案。

  有人說200多億元興建「簡約公屋」貴,但派發一萬元消費券就花了政府600多億元公帑,為什麼這些人不出來反對派消費券?香港的基建本來就貴,如果花200多億元,讓3萬戶逾十萬名居於劏房人士能夠改善居所,讓政府有更充裕的時間大量興建公屋,這200多億元何貴之有?況且單位幾年後會拆,但周邊的基建卻可保留,200多億也不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既然消費券可以幾百億元的投放,為基層投入200多億為什麼不可以?政府不是沒有錢,為什麼拿來支援香港最需要照顧的人群,卻遭到這麼多人的反對?

  至於選址問題,其實不只是「簡約公屋」,凡是公屋的興建都不會受到周邊居民歡迎,私樓人士擔心影響樓價,就是同屬資助房屋的居民,也不希望太多人湧入影響生活,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使然。現在「簡約公屋」多個選址都在市區,這其實是汲取了過渡性房屋「同心村」的教訓,如果選址太過偏遠,不少市民可能寧願繼續居於劏房,始終不少人也要工作,而工作大多在市區,「簡約公屋」如果選在偏遠地區,確實可以減少一些地區上爭議,但因而令入住率偏低,相反市區的「簡約公屋」卻一位難求,同樣會造成大量浪費,因此「簡約公屋」盡量選在市區也是無可厚非。

  當區居民不滿可以理解,特區政府除了做好解釋之外,也可以在社區規劃作出一定補償,但卻不能因為一些居民「別在我家後院」(Not In My Back Yard-NIMBY)的心態就退縮,這樣如果其他區的居民照辦煮碗反對,是否整個「簡約公屋」政策都要停止?是否所有公屋都不再興建?

  多做解說 消除市民誤解

  「簡約公屋」這個原意甚好的政策結果引來這麼多的討論,再次說明香港房屋問題盤根錯節,任何房策都會引起各種骨牌效應,不是原意好的政策就一定能夠得到支持,不是沒有反中亂港勢力在立法會上拉布攪局,政府的政策就必定可以推行順利,尤其是觸及不同界別利益的問題,更需要慎重。在政策推出前夕,應該有更好的部署,做好宣傳講解,民情疏導,90名立法會議員都是愛國者,特區政府在推出政策前更應與他們有更好合作,令政策更能落地,而不是政策出台前夕才匆匆「知會」議員。

  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必須擇善固執,迎難而進。為什麼房屋等問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就是因為這些問題觸及各方利益,任何改革都必定影響既得利益者,必然會面對各種阻力、游說、施壓,過去由於泛政治化的原因,又或是擔心在立法會上面對各種阻撓,很多時候寧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說好的改革往往就無疾而終。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目的不是為了讓愛國愛港力量「分田分地」,坐分議席,而是希望扭轉泛政治化、民粹歪風,更好地支持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民生改革,切實排解民生憂難。這次「簡約公屋」正是一個明顯例子,既然政府認為政策有利基層,就不應有任何猶豫,全力推動落實,還基層一個安居之所。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