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真正認識國際
陳文鴻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與阿聯酋,顯示出特區政府積極開拓香港的海外市場,一改過往的故步自封和不作為。相對新加坡,時間是遲了些,步伐也不夠大,只屬初試,但總比守株待兔為佳。只希望特區政府認真從事,不是跑馬看花,公關一番,浪費公帑和香港的發展時機。
很多香港人不清楚中東,在本地媒體新聞或學校教育裏,中東只看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爭、敘利亞內戰、美國制裁伊朗,看不到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各國的發展,更遑論它們的歷史文化。事實上,香港雖號稱國際城市,卻是局限於西方社會和國際熱門旅遊的國際化。就連印度,香港雖有不少世居印度人口,社會卻仍普遍不知印度的情況,只是自傲地輕視印度的文化和經濟發展。香港近幾十年的演變,連內地發展一 日千里也不知道,也不願意承認。一如美國沒有領過護照、出過境外的居民一樣。不過,香港普通居民仍有出境旅遊,知道哪處可吃喝玩樂。
香港社會對內地、對世界的無知,應是黑暴的社會基礎。要避免黑暴再起,香港要重拾開放,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不單為了經濟,引進投資,更重要的是使港人知道世界是怎樣大,怎樣變化急促。香港的所謂發展,已經是許多地方比不上別人了,再不發憤圖強,繁華不再。不認識國際和國際的變化會使港人思想狹窄偏頗,在經濟不如意時,會走極端,黑暴的社會根源便是在此。
特區政府帶頭開拓香港的海外聯繫,應該不限於經濟。引進外國企業投資外,也應重新推動香港外貿擴張,重拾國際貿易中心的作用。更應該在教育、文化多推動國際化,與西方以外的國際合作交流,從社會文化層次開放,恢復香港東西交流的歷史功能。還香港真正的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