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白鴿 周公理的「花前鳥語」
相較於張大千、徐悲鴻等藝術名家,同時代的周公理較少為人所提及,這位被香港藝術館尊稱為「香港前輩畫家」的水墨畫家,筆下的玫瑰和鴿子無人能敵,因而享有「玫瑰王」、「鴿王」之美譽。他生前正是香港畫壇當代水墨方興未艾的年代,但他卻堅持畫傳統水墨,在花鳥畫中自成天地。近日,一新美術館推出《花前鳥語:周公理繪畫》展,展出一百多幅作品,一探周公理的「花前鳥語」境界。◆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周公理生於廣西的富貴人家,自幼家中有不少畫作藏品,彼時印刷技術尚不發達,這些真跡是他學畫最佳的參考研究資料。後來他赴上海藝術大學求學,師承俄籍畫師普特爾斯基,後又隨吳昌碩及李鐵夫學習,於戰後移居香港。赴港後的生活不及從前順遂,周公理賣畫又開班教畫,聊以支撐生活。他從前的入室弟子梁啟榮說:「老師投身美術教育,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簡樸,晚年身後毫無積蓄,但仍繼續教學生寫畫,視藝術為第一生命。」
「用畢生之力去畫」
因年輕時接受西洋畫訓練,周公理十分重視寫生,無論是人物、動物或是植物花卉,在他的筆下皆形神俱備、生機勃勃。他的玫瑰與白鴿,以白色勾勒花邊和鴿子羽毛,玫瑰枝葉繁盛,聚散得宜;鴿子下筆成形,線條流暢。他的畫作着色濃淡相隔,藉此呈現透視空間,梁啟榮評價說:「許多人畫玫瑰是成堆成堆的,但周老師有先後層次,他的玫瑰是通透的。」
梁啟榮始終記得當年周公理為學生示範時其造型、筆法的果決與灑脫:「他畫畫是很『放』的,有些人被圍觀就難畫好,但他是越多人看他畫,他越開心,這就是他的個性。」他提及周公理時常教導學生「要用畢生之力去畫」,鼓勵學生大膽落筆。周公理於1989年去世,直到晚年他還保持創作,下筆十分乾淨利落。
陰陽調和的寫畫精神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引導觀眾去欣賞周公理的「陰陽畫法」:「周公理的特色是用很多白色,白色不易處理,而這樣的白與留白其實形成了陰陽布局,令畫面有虛有實,花枝有聚有散,花朵有多有少,顏色有濃有淡,線條有粗有幼,這就是陰陽互補的表現。這些作品展現了中國人寫畫的精神,是來自我們『陰陽調和』的傳統意念。」
他也提及,周公理筆下的玫瑰在中國文化中是有着吉祥寓意的長春花,不止於今日的愛情象徵。而白鴿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和平,周公理也是寄予了這樣人間和平的寓意。在熱心藝術教育之餘,他亦關心民族存亡,曾在香港設立民族藝術學院,推廣藝術、舉辦慈善畫展救亡救災。「這些都是周公理繪畫的精神。」楊春棠說。
不應被低估的傳統國畫
周公理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與一批傳統畫家遷居香港,帶來的藝術是比較傳統的內地形式,他們亟需建立自己的繪畫風格,於是在六十年代後期便出現了以呂壽琨為代表的現代水墨作品,他們很快出人頭地,成為香港藝術的代表。但這也壓制了傳統國畫的生存空間,令周公理和一些傳統畫家的生涯越發慘淡,無人賞識。梁啟榮說:「老師可謂時運不濟,認同和關注他的人不多,和他的成就不相符。他亦不是很懂宣傳自己,壓低了他的名氣。」
楊春棠表示,周公理所繪「花前鳥語」,是民間百姓長久喜愛的主題,也代表着香港的文化、中國的歷史:「如今能夠畫出他水平的花鳥作品的已經沒有什麼人,我們有義務將這些過去的畫家和作品帶到觀眾面前,告訴香港人,這些堅持傳統的藝術家應當在香港藝壇有一定地位。」
展覽:《花前鳥語 : 周公理繪畫》
展期:即日起至4月6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周日周一休館)
地點: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