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同袍」愛上華服 愛上歷史








「丹青承南」 助力林村許願節 首添漢服巡禮
大埔林村於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復辦「香港許願節」,吸引眾多市民前往參與傳統節慶活動,在許願樹前拋寶牒、放蓮花燈祈福,為新一年許下心願。林村今年首次於許願節中糅合漢服元素,與本地青年漢服團體「丹青承南」合作,於正月初三舉辦「漢服日主題攝影活動」,廣邀全港漢服愛好者與專業攝影團體於林村各景點拍攝宣傳素材,期望藉此向海內外宣傳拋寶牒等富本地特色的中國傳統習俗,為帶動香港旅遊業復常盡一分力。◆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金源
正月初三艷陽高照,「漢服日主題攝影活動」吸引逾60名身穿漢服、熱愛中華文化的青年來到林村,沿途向在場市民展示及介紹中國傳統服飾——漢服。許願樹下,「同袍」(漢服愛好者)一齊拋寶牒祈願,藉此祝願祖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並期盼香港社會盡快復甦,重現活力、生機與朝氣。林村許願廣場主席林祿榮表示:「今年香港許願節增加了漢服巡禮這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環節,數十位穿着漢服的參加者在會場穿梭走過,在場人士讚賞不已,尤其是攝影愛好者更是雀躍萬分。漢服活動有助宣揚中華文化,值得推廣!」香港文匯報記者還在活動現場訪問了幾位青年「同袍」,聽他們講述因熱愛漢服而鑽研中華歷史文化,在現代都市中探尋傳統之美的故事。
保赤子之心 凝聚「同袍」力量
「丹青承南」社團成立於2019年,「丹」內蘊赤子之心,「青」有純粹之意,「承」寓意承傳,「南」則代表嶺南之南的香港,社長吳淑英寄望社團保持赤子之心,純粹推廣漢服及中華民族文化,長路漫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她穿着明制立領長衫及藍色馬面裙,外搭紅色華麗披風現身活動,極具新年喜慶氣氛。她認為,漢服作為漢族人的傳統服裝,在農曆新年期間穿着別具意義,而「林村許願節」作為本港最受歡迎的新春祈福活動之一,社團成員們能夠有幸參與都深感榮幸,「不同形制的漢服承載着不同朝代的歷史,是次活動既能凝聚『同袍』力量展示喜愛的漢服,亦能讓本港市民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相信有助加深市民對自己民族和歷史的了解,是建立歷史自信、民族意識的一個重要契機。」
她特別提到,很多海外知名服裝品牌都曾於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造就經典作品,「我們作為中國人更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夠更好地將其推廣出去。新一年我們將與內地漢服團體繼續緊密合作,與『同袍』交流心得,聯絡感情。漢服為我們建立了文化自信,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石。」
深耕漢服製作、刺繡及纏花技藝多年的吳淑英,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對裁縫及刺繡工藝產生興趣,學生時代便已趁暑假之際拜師學藝,如今身穿的漢服有九成都由自己親手製作。對她而言,漢服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時出門多穿窄袖,頭髮以一支髮簪盤起,整體會以簡潔方便為主。」
社員熱愛漢服而鑽研歷史
「丹青承南」理事長田杰本職為運動康復教練,平日運動時亦常着漢服短裝,家中有逾十件常服和禮服的他,今次選擇英姿勃發的宋制戎裝參與活動。他指出,是次活動有賴獲得林村及全港「同袍」鼎力支持,同時感激林村的信任,讓「丹青承南」負責策劃及籌組是次活動,「今次活動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籌備,希望明年可以做得更好!香港過去三年受疫情所困,社會氣氛不佳,期望是次活動能夠為林村,乃至為香港向海內外宣揚本地傳統習俗及漢服文化,為社會增添一分喜色,與全港市民一同喜迎兔年。」
言談間,田杰對各形制漢服如數家珍: 「因為研究服裝的關係,我們會對當時的風俗文化和國情有更深入的認識,在很多漢服愛好者的眼中,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審美的巔峰時代,正如我身上這件圓領袍其實源於胡服,興於隋唐時期,到宋代才更多融入了交領右衽這種華夏元素。」而憶及社團成立至今走過的近四年歲月,他坦言,過往很多項目的資金都由負責人墊支,有些合作活動可能回收到部分成本,現階段仍未能達至收支平衡,「但其實疫情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過往的很多項目都因疫情而無限拖延甚至取消。」如今防疫政策放寬,令他對未來社團的發展更具信心。
小「同袍」將傳統文化帶入校園
在現場,香港文匯報記者還見到幾名小「同袍」的身影,有些小「同袍」的漢服還經由其母親手改良,漢服母女檔上陣使活動更添「傳承」意味。或許最初的喜愛是因為漢服的美,而長久的着迷則因其豐厚的文化底蘊。香島中學學生Iris已是「丹青承南」的資深社員,她今次身着白色明制立領長衫,襯紅色馬面裙及同色翹頭鞋參與活動。原來她醉心於漢服已有五六年之久,她坦言現時漢服市場已趨成熟,可謂豐儉由人,若購買日常漢服只需一兩百元,置裝費並不會構成經濟負擔。她現正學習漢服製作技藝,期待未來可身着自己親手設計的漢服,身體力行推廣漢服文化。「鍾意漢服之後,自然會想多了解這些服裝背後的歷史文化。」她說。
當年,Iris因應學校舉辦的漢服活動而加入「丹青承南」,如今,她已在學校內成立漢服社團,不時舉辦漢服及書法體驗、手工藝頭飾製作等活動,為推廣中華文化貢獻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