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鳥濕地共生 南磯保育答卷

  「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孩子的孩子,會指着眼前濕地說,這是父輩留給我們的!」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胡斌華登上位於保護區入口處的吊腳樓,眺望湖天一色,耳畔傳來雁聲陣陣,憧憬這片濕地在多年以後,依然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景。從香港米埔保護區吸取經驗,當地通過「點鳥獎湖」的模式,推動了漁民加入濕地保護工作;在長江禁漁十年開啟後,當地又推動「協議管湖」的社區共管探索。胡斌華說,住在這裏的人,才是最根本的保護力量。

  文:記者王逍 江西報道

  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鄱陽湖主湖區的南部,總面積333平方公里,處在贛江北支、中支和南支匯入鄱陽湖沖積形成的三角洲前端,主要保護對象是贛江口—鄱陽湖複合濕地生態系統以及賴之生存的野生動物資源,是長江濕地保護網絡的首批成員、中國第64塊國際重要濕地。

  「人鳥爭食」濕地保護 陷入兩難

  幾十年來,長江中下游濕地自然保護界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人鳥爭食」,即漁業生產和鳥類保護之間的衝突。以保護區內的南磯山為例,鄉、村兩級管理機構每兩年將子湖泊通過公開競標的形式對外出租,出價最高者在獲取湖泊經營管理權後,一般會在年底前一個月大量捕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

  當地長大的胡斌華一直從事自然保護工作,深諳當地風土人情。長期以來,鄱陽湖周邊社區居民高度依賴濕地資源生存與發展。尤其是南磯山,18個季節性子湖泊的湖權,屬於南磯鄉4個行政村、5,000多村民集體所有,全鄉旱地僅幾百畝,捕魚是南磯山人唯一的技能。保護區憑什麼要湖權?要走了湖權,漁民怎麼辦,社區怎麼生存?另外,跟隨湖權的漁業資源歸誰所有,由誰處置?

  「點鳥獎湖」鳥數翻倍 多方受惠

  2004年,胡斌華參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香港米埔之旅,為南磯濕地的日後保護帶來靈感。「這次培訓讓我了解到米埔各個基圍的水位調節以適應水鳥棲息,濕地保護如何承認漁民的作用並發揮他們的優勢,公眾如何參與濕地保護,保護團隊如何分工合作,非政府組織如何與政府機構互動等。」

  2010年胡斌華出任保護區管理局局長。2013年,保護區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主辦首屆「鳥越多、獎越多」點鳥獎湖暨觀鳥邀請賽,南昌市財政局安排50萬元(人民幣,下同)專項經費,通過中立第三方在湖面清點鳥的數量,給予湖泊經營者相應獎勵,激勵更多人主動參與濕地與鳥類保護。漁民們把鳥當作寶貝,延遲排水和捕魚時間,根據鳥的喜好調整水位,搭高架觀測湖中鳥況,立標牌警示閒人勿入。

  結果,保護區鳥的數量較往年同期翻倍,10萬多隻水鳥多待了一個月;觀鳥遊客多了,周邊農家樂生意隨之紅火;「點鳥獎湖」的故事傳開了;上級政策和項目不斷傾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推進,甚至幹部交流都有了可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