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好去處/嘩啦嘩啦賞維港 順風順水行大運

  圖:停航近半世紀的「嘩啦嘩啦」近日在銅鑼灣避風塘復刻重現,推出歷史文化遊,讓市民可坐上這昔日的「水上的士」參觀銅鑼灣避風塘多個景點。
  圖:停航近半世紀的「嘩啦嘩啦」近日在銅鑼灣避風塘復刻重現,推出歷史文化遊,讓市民可坐上這昔日的「水上的士」參觀銅鑼灣避風塘多個景點。


  春節假期不少市民會選擇到廟宇拜神祈福、到林村許願樹拋寶牒許願,若想搞搞新意思,不妨考慮海上「行大運」,乘坐「嘩啦嘩啦」(Walla-Walla)電船在銅鑼灣避風塘遊走一圈,感受一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上的士」,同時細味一下本港的歷史變遷。

  「嘩啦嘩啦」行程會駛經水上三角天后廟、怡和午炮等六個景點,在導賞員的講解下,了解昔日銅鑼灣漁民的生活及歷史。\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文) 麥潤田、盛德文、黃山(圖)

  「嘩啦嘩啦」之名並非來自卡通片主題曲,而是電船在發動機運轉及推進器拍打水面時發出的聲音,是早年本地人對電船的「昵稱」,外國人則叫它做「Walla-Walla」。而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還未有海底隧道時,早上和傍晚往來港島及九龍的電船最繁忙,不少市民上下班都是乘搭電船,「一個電話隨傳隨到」,當時的居民便是一邊聽着「嘩啦嘩啦」的聲音,一邊眺望維港風景。

  每船五人 全程45分鐘

  主力推動海上文化保育的珊瑚海船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靜華說,雖然未能親眼見證五、六十年代「嘩啦嘩啦」全盛時期,但從小聽年長一輩講述維港故事。其公司去年推出「嘩啦嘩啦歷史文化遊」,從銅鑼灣避風塘登船,途經漁民住家艇、蝦艇、捕魚船、帆船、怡和午炮及水上三角天后廟景點,五人一船,沿途會有導遊講解過去漁民海上生活狀況,令乘客可在45分鐘的船程內,認識「水上的士」的歷史文化。

  「以前的船是多麼重要」,鄭靜華說,六、七十年代往返兩地的大部分漁民,起居飲食都在漁船上,而全盛時期有逾萬艘電船在海上工作,因沒落而慢慢絕跡,現時剩下數隻改裝過後的「嘩啦嘩啦」用作歷史文化遊。她本以為「嘩啦嘩啦文化遊」會吸引年長一輩前來重拾過往回憶,沒想到不少年輕人亦非常感興趣,「他們會追問『他們如何去洗手間』、『清水是在哪裏來的』。」現時每逢周五、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一天會有五次文化遊,其中上午11時30分的那班船會有怡和午炮鳴放,而下午5時的船可以欣賞到維港的唯美黃昏美景。

  亮點:全港唯一水上廟船

  至於景點之一的天后廟船,是香港唯一水上廟船,若乘客身體條件許可且當日廟船有營業,乘客可以在乘坐「嘩啦嘩啦」的途中登船參拜。鄭靜華預告,正計劃在復活節期間推出重磅環節,屆時市民可以點對點到廟船祈福、參拜,甚至可以「放水燈」許願,現時有待政府檢驗程序,確保船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