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強:「北都區」應配合深圳拓口岸經濟帶

◆新界鄉議局舉行「北部都會區優質生活和發展機遇座談會」,近百名鄉議局成員及新界鄉事會代表出席。
◆新界鄉議局舉行「北部都會區優質生活和發展機遇座談會」,近百名鄉議局成員及新界鄉事會代表出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新界鄉議局日前舉行「北部都會區優質生活和發展機遇座談會」,近百名鄉議局成員及新界鄉事會代表出席,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與多名講者交流意見。鄉議局主席劉業強表示,香港已隨國家進入新時代,「北都區」的發展應該站在新的戰略高度,以新思維去規劃。他提出,充分利用北區毗鄰港深陸路口岸的獨特地理優勢,配合深圳將整個新界北發展成為口岸經濟帶,令「北都」產業布局更加平均。

  劉業強還建議,應容許祖堂參與發展及仿效內地城中村的發展模式,讓祖堂可以繼續維繫新界氏族及善用鄉村土地,真正做到城鄉融合發展。此外,在保育方面,應提高生物多樣性,建議透過公私營合作優化保育制度,釋放保育地帶邊緣土地以及荒廢魚塘作為發展之用,由發展商從項目中撥出部分盈利負責保育開支,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葉太:法律上須拆牆鬆綁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表示,「北都區」包括元朗及北區一帶,當中有多個早已規劃好的新發展區,例如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洪水橋及厦村等。如此一來新增土地只是600公頃左右,佔整個「北都區」2%,並不算多。但其發展機遇非常龐大,就是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以及促進香港融合大灣區,這兩點才是「北部都會區」在策略上最重要的真正亮點。

  她認為,要落實「北都區」發展策略必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就是要在法律上拆牆鬆綁。目前有許多牽涉發展的條例,諮詢程序冗長,單是處理由生地變熟地,政府需時起碼12年,其間經過許多諮詢、處理反對程序,不同條例有不同要求,非常繁複。第二個要處理的範疇是環保影響的評估,需要大刀闊斧精簡相關條例。

  方舟:爭取重要生產鏈落戶

  學者方舟則表示,現在社會已有共識,「北都區」未來將發展創科產業,這與過去香港獨自發展的路向有所不同。因此,這次將運用新的模式,要參考國家創科發展,爭取把當中發展的重要生產鏈環節落戶到「北都區」,成為國家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建議政府在未來5年至10年開始規劃早收項目「一心兩廊」,即「大河套創科核心區」、「黃金內灣香港段經濟走廊」及「東部口岸走廊」。

  鄉議局執行委員、建築師劉文君建議,先找試點構建「海綿城市」先導計劃,整合荒廢魚塘後,透過不同設計手法締造優質生態走廊系統,增加生物多樣性,優化生態價值,把部分魚塘填平後,亦可增加建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