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親近自然\郭曉懿

  我有個同學,是個戶外愛好者,經常在朋友圈發到海邊泡茶或到郊區露營的圖片。他自己說,有全套的設備塞在後車廂,茶具、桌椅、烤爐,甚至帳篷,隨時準備出發。

  看着這山山水水的圖片,不禁想起我自己剛畢業的時候,特別喜歡爬附近的萬石植物園。在山中,不僅能經歷山色、水色,還能眼見各種植物自由舒展,聽到鳥鳴陣陣,甚至不時有寺廟的鐘聲傳來,簡直是全景式立體享受。真實的自然,遠勝過人造的視聽模擬。

  自然是對人類的饋贈。人類需要繁衍,需要生活,就需要土地、山川、流水,如果沒有自古以來的自然環境,千萬年下來,人類根本無法在歷史中繁衍到這一步。

  不僅如此,自然還不同於人類社會,因為它時時可親。人可就不同,有太多的俗事纏身,這諸多事務中,又有不少的順逆。事務順逆與否,往往影響人的情緒好壞。更何況,外在的社會環境也不同,順的時候,或許見到的笑臉較多,逆的時候,恐怕就未必了。所以,人類社會中有太多起起伏伏,悲歡離合。乃至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有太多變遷。這起伏與悲歡,不僅是寫在戲文裏的情節,也是真實的人生境遇。

  這時候,再回身看自然,就能更加徹悟剛才所言,自然是對人類的饋贈,因為它就在那裏,幾乎不變。心情好的時候,你上山,山水環繞,天上的鳥兒圍着樹木嘰嘰喳喳,微風拂面,好不愜意。如果所遇不順,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再上山,觀感或許開始不同,覺得山似乎變了,水似乎不清了,鳥鳴顯得嘈雜了,微風怎麼變得凌冽了,也就是人的心境影響了對自然的欣賞力。要我說,這樣的人,大概還是把世俗的情緒帶進了山裏。

  其實,自然還是那個自然,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天上的鳥兒依舊那樣鳴叫,微風吹拂還是那樣涼爽。自然就像一面永恆的鏡子,照着你的心境。如果能知道自然的永恆和穩固,就可以對照自己的內心,洗滌自己在世俗間的僕僕風塵,重新欣賞這山水、鳥鳴、微風,此時方知,自然能治癒人心。

  昔日唐太宗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要我說,以自然為鏡,可以知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