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引導閃電 避雷技術大突破


  歐團隊首實踐實驗室發現 路徑移動60米

  歐洲科研團隊成功在戶外向天空發射高功率激光,引導閃電跟隨激光的路徑移動了約60米,是50年前這個實驗室發現面世以來,首次有科學家成功在戶外空間做到,這次成功的實踐或可徹底改變現今的避雷技術,有助防範致命閃電。

  傳統的避雷針是使用金屬引導雷電傳遞到地面,避免建築物被雷電擊中,不過能夠保護的範圍不大。瑞士和法國等多間歐洲學府、航太和科技公司前年展開合作,在歐洲其中一個最頻繁受到雷擊的地方、海拔2,500米的瑞士森蒂斯峰,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驗,向天空發射高功率激光,其間遇上4次閃電,全部都能夠成功引導,其中一次閃電於激光引導下,沿着激光的路徑「前進」約60米。

  高功率激光 每秒發射千次

  另外3次亦由探測器顯示,閃電跟隨激光「前進」,意味激光有可能控制閃電的路徑與方向。

  過去其他科研團隊在美國和新加坡舉行的類似實驗都未能成功,這次實驗使用德國一個科技集團最新研製、每秒發射1,000次的高功率激光系統。有份領導研究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應用光學實驗室物理學家胡艾德解釋,高功率激光快速加熱空氣,隨後產生電漿,閃電會受電漿引導,最終達到避雷目的。

  專家預期還需10至15年研發

  利用激光引導雷電的發現於上世紀70年代面世,今次是50年來首次有科學家成功在戶外實踐,實驗結果已經在《自然光子學》期刊發表。

  據統計顯示,閃電在全球每年帶來總值數以十億計美元的破壞,並導致數千人死亡,這項技術可能發展出更靈活和範圍更廣泛的避雷技術。不過胡艾德預期還需要多10至15年研發,包括收集更多激光引導和觸發閃電的精確數據,以及解決可能干擾飛機飛行等問題,激光避雷才能夠投入日常應用。◆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