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去年GDP達121萬億年增3%

防疫優化後四季度增速回落但仍高於預期 紓困政策助改善房地產指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2年中國經濟「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3%,人均GDP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走勢,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世界經濟陷入滯脹風險上升,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隨着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積聚增強,今年中國經濟將會整體好轉。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後,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躍上新台階;按年均匯率計算,折合美元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達到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另外,中國3%的經濟增速快於多數主要經濟體。據IMF預測,美國、日本2022年GDP增長都不超過2%。
上季GDP增速2.9%
過去一年,受疫情等影響中國經濟修復一波三折,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4月開始上海等地疫情超預期,疊加俄烏衝突等外部衝擊,二季度增速降至0.4%,三季度經濟增速回升至3.9%,而四季度後隨着防疫優化調整,疫情感染人數短期大增,四季度GDP增速回落至2.9%,但明顯高於市場預期。
專家:或意味中國經濟反彈比預期更早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四季度GDP增速超預期,可能意味着疫情防控優化後,中國經濟走出底部的時間比預期更早。從2022年12月主要經濟指標看,疫情衝擊下生產走弱,但內需指標開始回暖,這是一個頗為積極的信號。尤其是,基建投資繼續發揮支撐作用,製造業高景氣延續,房地產市場在改善,消費特別是商品零售迅速修復。
根據統計局數據,2022年12月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從11月的1.9%收窄至0.8%,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同比從11月的0.8%提高至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降幅從11月的5.9%收窄至1.8%,折射內需強弱的進口當月同比降幅也從10.6%收窄至7.5%。
紓困政策持續落地下房地產相關指標均出現改善。2022年房地產投資累計下降10.0%,但在政策支持和2021年同期基數走低的提振下,12月當月房地產投資同比降幅收窄7.7個百分點至12.2%,為近三個月來最高。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銷售面積、銷售額、房企到位資金降幅也均收窄。
今年GDP增速料達5%以上
展望2023年,鍾正生預計,在外需放緩、出口走弱後,政策更需統籌發力,擴大內需、暢通內循環。在各項政策積極呵護下,在市場主體預期改善中,中國經濟的常態回歸之路或將更迅速,預計2023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5%以上。
鍾正生特別指出,今年房地產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拖累有望明顯趨弱。在「保穩定」要求下,房企融資將繼續改善。土地成交、新開工面積等領先指標顯示2023年房地產施工將有支撐,隨着房企融資改善,「保交樓」取得更大進展,將推動存量項目加快施工。
「當前國際環境仍然在複雜演變,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在趨緩,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局面;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也還比較多,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群眾在就業方面困難還不少,推動經濟整體好轉仍然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康義表示,隨着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將不斷積聚增強。2023年中國經濟會整體好轉。
去年主要經濟數據
指標 同比
GDP 3%
工業增加值 3.6%
投資 5.1%
消費 -0.2%
出口 10.5%
CPI 2%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