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復常】疫下減薪無薪 復常請人無人

旅業復甦遇人手荒 工聯會促設「復常津貼」招才
香港邁向復常,並積極重振旅遊業和航空運輸業,惟經歷3年「冰封」,行業在復常時遇到種種難題,包括人手流失、設備需時檢修、牌照過期等,阻礙行業復甦,以致拖慢香港經濟反彈。有機場地勤坦言,目前的薪酬待遇大不如前,無法吸引新舊員工投入該行業,「以前一班機有十幾人(地勤)處理,現在只有兩三人做。」人手不足難以提升運力,是旅遊業復常路上最大絆腳石。香港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在昨日記者會上,促請政府設「復常津貼」提升從業員的工資水準,填補人手缺口,以加快復常。◆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機場地勤工友胡先生在昨日記者會上表示,香港的出入境檢疫政策放寬,航班需求量大增,但是因疫情期間流失大量航空從業員,導致現時人手未足以應付龐大的工作量,他說:「以前一班機有十幾人(地勤)做,現在只有兩到三人做,所以我們經常要開OT(超時工作)。」
工作量大增的同時,待遇卻「縮皮」,胡先生表示疫情期間公司已取消派「花紅」,至今仍未恢復,現時其底薪加補貼後的月入僅1.5萬元,加上機場巴士班次還未復常,由疫前大約15分鐘一班車,減至現在半小時才有一班,讓員工上下班都很不方便,「這樣很難吸引新舊員工入行。」
工友為生計轉行無意重回
香港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表示,過去3年疫情衝擊市場,部分機構不得不以凍薪、減薪、放無薪假,甚至裁員維持運營,部分工友為了生計而轉行。然而,現時已轉職的專才或因薪酬及前景等因素,無意重回本行,尤其是重災區的旅遊業、航空業及跨境客運業等都出現人手短缺。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秘書長林志挺指出,旅遊業一直準備復甦,但最頭疼還是缺乏人手,「疫情之前,旅遊業的正式員工有兩萬人,其中1.7萬在旅行社工作,疫情期間部分人已轉行,加上復常初期收入必定受影響,之前旅行社都是停薪留職,現在只有兩成員工復工。」
此外,林志挺表示,香港的航空業運力仍然不足,以香港到星馬日韓等地的航班為例,估計只達疫情前三成左右,加上各地防疫措施仍帶來不確定性,他預料半年後才會有更多旅行團,而旅遊業冰封3年,也難培訓新人。
港澳線客運船僅5艘可復航
跨境客運業也有同樣情況,香港海員工會主席張世添表示,營運港澳航線的客運船暫時只有5艘船可以復航,與高峰期30多艘船相比是九牛一毛,在疫情期間海員流失也相當嚴重,由2019年底的950人急跌至2022年5月的280人。但當船隻陸續復航、加密班次,現時的人手將難以應付。
他稱現時很多海員對復航仍抱觀望態度,加上現時返回崗位,船公司會繼續以疫情下的人工聘用,令他們更為卻步,促請船公司合理地提升薪酬待遇,讓海員見到前景,吸引他們重回本行。
工聯權委及各相關工會建議政府設「復常津貼」,為旅遊從業員提供為期半年,每月3,000元的資助,及希望僱主合理地提升薪酬待遇,以吸引已轉行員工重回本行及吸納新人;亦期望政府監督及協助機構為設備提供維修和保養,以及提供續牌及檢驗等便利措施,加快復常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