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時刻已過 中國經濟韌性強前景佳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2022年全年經濟數據,GDP增長3%,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儘管遭受疫情、美國加息等因素衝擊,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依然超越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且未出現西方發達國家高通脹、高失業率等問題,反映中國經濟憑借韌性強和龐大內需市場,已經渡過最艱難時刻,整體好轉可期。中國作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步入加速期,對世界、對香港都是重大利好。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反覆、地緣衝突持續、美聯儲激進加息、全球通脹攀升等影響,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德國去年經濟增速預估1.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美、日去年經濟增長都不會超過2%,而中國經濟去年增長達到3%、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包括GDP總量折合美元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中國外貿總值去年首次突破40萬億元、6年蟬聯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人均GDP達到85,698元人民幣,折合12,741美元,顯示中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亦維持在25%左右水平、穩居世界首位。

  中國經濟能頂住壓力、保持增長,同時有效處理疫情下消費收縮、調節房地產市場等問題,實屬不易,再次顯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尤其是龐大內需市場成為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中國經濟能穩住,國家更好統籌、政策合力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央推出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2022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多策並舉保產業鏈供應鏈;堅定高質量發展信心,科技成果轉化率、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6.4%、19.8%,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超42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7.7%等。尤其在歐美通脹見歷史新高之際,中國2022年CPI僅比上年上漲2%、低於3%的預期目標,這與中國不搞貨幣超發、保證工業品和服務業供給充足有直接關係,顯示出中國駕馭經濟大局、保障經濟健康發展的高超能力。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因為中國優勢明顯,包括長期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產業組織能力和產業韌性強;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明顯;新動能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等。正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報告也指出,2023年世界經濟預計出現衰退、歐美國家經濟增長前景尤為黯淡。較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惠譽等國際機構均看好中國經濟。中國作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經濟增長觸底回升,增強了世界各國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當前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必須搶抓國家機遇,全力增強「興」動能。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正常通關,對香港經濟復甦帶來新的動能,香港要把握與內地復常通關機遇,乘搭內地擴大內需的「高速列車」,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格局中,扮演好雙向橋樑角色,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實現香港經濟的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