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地觀察】炒「藥」重臨
湯禎兆
必理痛成為炒賣對象,人人去藥房「格價」。
有朋友慶幸自己已買了一瓶止痛藥(可以這樣買的嗎?);有些朋友則找回半年前看醫生未過期的藥;又有朋友的母親特意每天到急診取藥。
聽過最過分的,是在網上「長徵」,在社交媒體上說自己不夠藥,敏銳的網民卻發現他常常問,於是他說是胃痛,不吃不行,其他人群起說止痛藥傷胃,胃痛是吃胃藥,不是止痛藥,簡直大開眼界!亦有人好心提出,若真的有需要,去政府醫院排隊就可以,一定會開藥,只是去一趟而已,不用長期周圍問人。
其實不單止西藥成搶藥目標,中成藥也一樣。大藥房的中成藥如小柴胡、葛根湯一樣沒貨。本來50元一盒,同事去藥房想買,店員給予善意提醒——現在不是給香港人買了,都要留給內地客,現在已賣120元,都成炒價。
結果,當然不買。店員其實也不是沒良心,好心提醒,老闆要賣天價,他也沒辦法,還推介其他中藥,問清楚要什麼成效,還推薦冷門的。同事回來問我,大家也另外替這位不夠貨的同事找找。最後,竟然在連鎖店找到,沒有太貴,店員說有貨來便上架,始終連鎖店不會過分標高價錢。當然,一上架,幾個小時內立即沒有了。
我推介同事也可以找一些開藥粉的中醫,一些簡單方劑,他們可以獨立包裝,讓你「看門口」。有些中醫不開藥粉,則以備用藥包代替,較簡單的方劑,遇上不能不出門的時候,先吃備用藥,病情未必會立刻好,但可以阻止惡化。
在缺藥的情況下,最好長備粳米(珍珠米)、紅棗、薑、黨參。煲在一起是萬用食療。另外,就是有機椰子油,作油拔用,也可以服一些。以及海鹽或湖鹽,若喉嚨痛可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