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 緊緊相連《我的祖國》
鋼琴家劉詩昆:「這一彈就彈了60多年」
香港銅鑼灣貝樂思鋼琴學院,83歲的鋼琴家劉詩昆坐在一架黑色鋼琴前,彈奏起鋼琴獨奏曲《我的祖國》。他的雙手在琴鍵上跳躍,熟悉的旋律隨之流淌,低迴處如泉水叮咚,高潮時似巨浪噴湧。一曲將了,他的手指幾乎是砸向琴鍵,撞響最後一個音符,聞者動容。從20歲第一次登台演奏,他的藝術人生就與《我的祖國》緊緊相連。「這一彈就彈了60多年,越彈越愛。」劉詩昆說,「這首曲子有優美動聽的旋律,更有頂天立地的情懷。」
新華社記者 陸敏
195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文藝晚會在剛剛落成的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歲的劉詩昆彼時在幾個國際鋼琴比賽上獲得大獎,聲名鵲起。他應邀參加演出,特意根據當時風靡全國的歌曲《我的祖國》改編創作了鋼琴獨奏曲,並首次登台演奏。
曲譜鐫刻腦海中
「電影《上甘嶺》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非常感動。而女護士在坑道裏為戰士們演唱《我的祖國》的場景,正是影片最感人的片段之一。它歌唱了祖國的山河美麗,唱出了人們對家鄉的無限眷戀,也歌唱了為祖國捨生取義去戰鬥的英雄精神。無論歌詞還是旋律,我都特別喜歡。」劉詩昆說。
在改編創作鋼琴獨奏曲《我的祖國》時,劉詩昆根據鋼琴的特點,有意突出這首抒情歌曲的力量感。「這恰是器樂特別是鋼琴的長處,可以營造出壯懷激烈的氛圍和情緒。」劉詩昆說,「我們中華民族就是有這麼巨大的力量,有勇敢向前、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一種頂天立地的家國情懷。」
鮮為人知的是,這首鋼琴曲他演奏了數十年,卻從來沒有寫過曲譜。所以,每次彈奏都不盡相同,總有即興發揮的部分。「沒有譜子,都刻在腦子裏了。」他說。
「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歌,不管內地人還是香港人,『我的祖國』是共同的稱呼。」他說,想讓更多的香港聽眾特別是青少年聽眾了解並喜愛它。
探索中西音樂「跨界」
居港30多年,劉詩昆視香港為第二故鄉。他喜歡香港的生活便利,欣賞這裏的包容多元。在藝術上,他喜歡探索,不停嘗試拓展甚至跨越邊界。「在我心裏,從沒有『彈鋼琴的,就只能做傳統西洋音樂的事』的認知禁區。」他說。
劉詩昆一直很喜歡民樂。早在1959年,他就創作了一首鋼琴與民樂小樂隊合奏的作品《青年鋼琴協奏曲》。這是他最早的「跨界」之作。
「鋼琴的可塑性非常大,跟什麼藝術門類都能合作。」劉詩昆說。琴如其人,對於其他藝術門類,他從不抱偏見也不設限,多次與二胡、古箏等民樂手合作,也曾跟香港流行歌手合作演出,為觀眾帶來驚喜。近年來,他與身為琵琶演奏員的夫人孫穎常常合作登台,用「鋼琴+琵琶」的組合方式演繹《茉莉花》《送你一支玫瑰花》等經典民歌。東西方音樂的交融之美讓人耳目一新。
「香港正在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一些觀眾特別是不少青少年不大了解民樂,用他們熟悉和喜愛的鋼琴引他們入門,可激發對民樂和民歌的興趣。他們說,『哇,原來傳統民樂和民歌這麼美!』」劉詩昆說,「中華文化有大美,只有了解才會熱愛。」
藝海無涯。一路行來,劉詩昆既是勇敢的探路者,也樂做辛勤的導賞員。「用藝術溝通,讓世界和諧,我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劉詩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