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中國疫情,可休矣

  鍾安平

  國家衞健委主任馬曉偉日前與世衞總幹事譚德塞通電話,強調中方自疫情初期就同世衞和各國分享信息。衞健委引述譚德塞稱,感謝中方與世衞長期進行疫情技術交流、分享疫情數據。而日前,有少數國家以防疫為名,對中國旅客入境進行歧視性限制。事實證明,少數國家針對中國疫情的炒作,不符合防疫科學,不利於全球復甦與團結合作,可休矣。

  在內地防疫政策進一步調整之後,針對內地遊客入境一事,國際上出現兩種取向。一種是以美國為首的少數國家,罔顧科學,執意對來自內地的旅客收緊入境限制措施。日韓正在此列,更在具體舉措上過分尤甚。韓國針對中國旅客的限制持續加碼,本月2日,韓國政府暫停發放自中國赴韓短期簽證,並且暫停了從中國起飛的航班增班計劃,同時要求來自中國內地的航班只能從仁川機場入境。不少內地網友爆料,韓國方面針對中國旅客的防疫措施帶有「歧視性」,且「檢查只針對中國人」。比如,中國旅客被要求在脖子上「掛黃牌」,「像罪犯一樣」被帶往指定區域;被拒絕入境的旅客被帶至「小黑房」扣留等。種種亂象,皆是侵犯中國公民入境韓國的合法權益。

  另一種取向,則是更多國家出台歡迎中國遊客的舉措。譬如,泰國副總理等政府官員前往機場迎接中國赴泰航班並送上衞生康復防疫包和花環,泰國家旅遊局局長現場用中文對遊客說「中泰一家親」;馬爾代夫外交部官方網站和推特發表聲明,歡迎中國調整出入境措施,熱切期盼中國遊客盡早來馬旅遊;柬埔寨首相洪森提出,希望今年接待20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

  兩種取向的差異,從根本而言,在於是否尊重科學。新加坡衞生部長日前在國會發表聲明稱,目前沒有在自中國入境人員身上發現新的變異病毒,中國入境新加坡被檢測出來的陽性人員數量只佔新加坡總體輸入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5%。世界衞生組織歐洲區主任克盧格近日亦指出,中國一直在同國際社會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目前在中國流行的新冠毒株在歐洲和其他地區早已出現,任何預防性的措施都應當基於科學並確保適度、非歧視。平心而論,中國能理解各國採取的合理防疫措施,只是反對把疫情政治化的歧視性操作。

  尤值一提的是,在日韓對中國旅客入境採取限制性舉措後,中方先是以最大誠意、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了充分溝通。中國外長秦剛及時與韓國外長朴振通電話,對韓方近期對自華入境人員採取臨時限制措施表達了關切,希望韓方秉持客觀、科學的態度。這充分展現了中方在外交斡旋中的明理與節度。遺憾的是,經過溝通之後,相關方針對中國的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並未解除。因此,中國繼而堅決實施對等反制措施,是合乎規則與道義的。

  當今世界面臨疫後復甦乏力等一系列複雜挑戰,各國更應拋開政治偏見,攜手應對共同疫後重振的難題。中國調整防疫政策之後,不少國際機構與智庫預測中國將為2023年的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能。中國始終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穩定力量。希望有關國家重回相互尊重的軌道,盡快改變針對中國公民的歧視性限制措施,為恢復正常人員交往和經濟合作創造有利條件,確保雙邊、多邊關係積極發展,分享中國機遇,共創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