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外貿總值42萬億 刷新紀錄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去年中國外貿頂住多重超預期衝擊,中國進出口總值首次升穿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至42.07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7.7%。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2022年中國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已連續第六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展望今年,呂大良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外部環境動盪不安,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雖仍較多,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要更加堅定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信心。\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按人民幣計價,去年中國出口增長10.5%,進口增長4.3%;12月單月,出口跌0.5%,進口升2.2%。按美元計價,中國去年全年貿易進出口升4.4%,出口及進口分別升7%及1.1%。12月單月,出口及進口分別跌9.9%及7.5%。
民企外貿佔整體首超50%
呂大良介紹,去年前兩個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分別超9萬億和10萬億元,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增至11.3萬億元,創全年季度規模新高,四季度進出口總值則繼續保持11萬億元水平。他並指,「出口有市場,主要產品競爭優勢足」、「進口有支撐、國內需求潛力大」,以及「政策有支持,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強」,是去年中國外貿保持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民企在外貿進出口規模增長12.9%達到21.4萬億元,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0.9%;對外貿增長貢獻率達80.8%。呂大良介紹,去年國家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有效激發了包括民企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去年民企外貿「穩定器」作用持續發揮。與此同時,民企對東盟、歐盟、美國前三大貿易進出口增速分別錄27.6%、12.6%、10.6%;民企對其他金磚國家、拉丁美洲、中亞五國進出口也分別增長22.1%、14.5%和55.1%。
對於今年的中國外貿表現,中金公司宏觀首席分析師張文朗提醒,在海外經濟「滯脹型衰退」背景下,短期中國出口面臨的下行壓力將有所增大,但中國相對歐洲的供給優勢仍有一定對沖,預計今年中國出口增速或不會大幅負增長,「我們已將2023年中國全年出口增速從0調整至-3.3%」。他並指,隨着出入境有關限制的取消,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或將擴大,假設旅行收入與支出均恢復到2019年的70%水平,那今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可能較去年擴大。
申萬宏源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秦泰指,面對全球經濟仍將承壓,外需逐步降溫態勢料延續,但中國前期因疫情引發暫時性供給衝擊行將消散,料2023年中國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4%、2.2%,淨出口仍可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約0.1個百分點的正向貢獻。
高通脹抑制外需表現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明言,今年全球通脹對需求抑制效應恐難快速扭轉,海外加息將續對全球出口貿易帶來抑制,預計今年中國出口增約2%,全年出口增速將呈現「前低後高」之勢,全年進口增速有望實現約6%的增長。她續稱,今年出口增速的放緩,以及進口增速的回升,將帶來中國貿易順差的收窄,加之服務貿易逆差的加大,今年人民幣計價的貨物與服務淨出口或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