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意頭與忌諱

  雯雯

  中國人講究意頭與忌諱,不少忌諱跟古代皇帝有關,十分有趣。如農曆一月又稱為「正月」,但為什麼要讀成「徵月」呢?原來據說源自秦朝,秦始皇名叫「秦嬴政」,統一六國後,因為忌諱,便下令將正月的「正」字讀成「徵」音,一直流傳至今。唐代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故當時人們寫「奇談」、「怪談」的時候都要忌諱「炎」字,要用「譚」字取代,哪怕唐朝已經滅亡了,這一習慣仍被保留下來,如外來名著《天方夜譚》便是沿用這一習慣。

  新年飯要吃髮菜蠔豉,寓意發財好市;有魚的菜式,取其諧音年年有餘。無花果我很喜歡吃,但新年人人皆想花開富貴,無花果還是避一下風頭吧。

  每到年底,除了看來年的運程書,不少人也會買通勝,那是自古民間曆書,對農業社會很有價值,古代稱為黃曆,又名「通書」,但因「書」與「輸」同音,故後改稱為「通勝」。很多人都愛行花市,選購年桔,圖個好意頭:大吉大利、吉慶滿堂,有人戲言到年宵市場「運桔」。但此「運桔」卻跟彼「混吉」有雲泥之別。

  「混吉」是指人買東西時諸多挑剔,左挑右揀,到最後卻沒有光顧。「混吉」來源也跟忌諱有關。香港早年的茶室飯館,都會在客人點菜前奉上一碗清湯招待,其實只是煮熟肉類後的有味水。因湯內空空如也,沒有湯渣,而「空」與「凶」同音,故俗稱「吉水」。當時不少貧苦大眾喜到食肆混碗「吉水」喝,然後溜之大吉,當時店主甚感無奈,唯有說一聲「混吉」,自嘆倒楣!

  最近看到一則有趣兩格漫畫,以前父母在新學年,將葱和芹菜掛在子女的書包上,寓意聰明勤力。但今天家長則改掛一支筆和煮食爐,象徵不勞而獲。雖只是笑話一則,但卻反映不同年代都甚重視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