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病菌/口罩有保護作用 醫生籲應戴則戴
本港市民於疫情前若患上傷風感冒,部分人會佩戴口罩。2003年沙士期間,市民為防止疫症,開始口罩不離身,亦習慣了罩下生活;自2019年新冠疫情大流行,2020年7月15日起實施《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強制市民於公眾地方必須佩戴口罩,口罩成為不可缺失的日用品。但有醫生提醒,日後面對復常,市民應靈活面對口罩,「應戴則戴」。
「其實戴口罩應以輕鬆的態度處理,當它有如一條頸巾,在凍的地方戴上,熱的地方除下,即是人多的地方就戴上口罩,而人少又空曠的地方就可除下。」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戴口罩有效預防病菌,尤其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更不可除下,而乘坐交通工具時,口罩更可起保護作用。但當疫情退減,人們回復正常生活,不必視口罩為洪水猛獸,以為戴上口罩又是新冠肺炎的重臨。
她坦言,疫情期間,市民長期戴口罩,在阻隔大部分的病菌下,傷風感冒的症狀確減少,惟她認為長戴口罩對免疫力沒有太大影響。她重申應對疫情及病菌,市民應「打齊針」,接種第三及四針的新冠疫苗,流感高峰期亦要接種流感針,才有足夠抗體抵禦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