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疫下生活習慣改變 損害學童身心健康

  【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疫情令學童除了面臨感染風險外,更會令學童出現其他健康問題。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昨日發布的「幼小學童的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研究,發現有小學、幼稚園教師及家長認為,疫情令學童的生活習慣改變、眼睛健康及社交能力受影響。有家長分享,女兒曾因上網課而引致流眼水情況。學會為此提供八大建議,包括認為政府應增設幼小學校的體育專項撥款。

  研究截至去年12月,收到共1653個有效回應。結果發現:有83.7%的小學老師認為,學生更多「觀看視頻(包括電視)、玩電子遊戲」,有82%幼稚園教師就覺得學生「整天在家,學童欠規律,生活習慣變了」,亦有69.5%小學教師認為用電腦時間多,學童眼睛受影響。此外,有61.3%幼稚園教師認為學童社交能力變弱。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的家長代表駱慧芬分享,在疫情期間,子女有6個月都需要上網課,而去年女兒升小一時,經常聽到她表示「對眼好攰」,更經常流眼水。此外,由於疫下少了外出及戶外活動的機會,子女亦開始出現情緒困擾。

  學會向各界提出八項建議,包括「小學提升體育課時,舉辦全校師生、家長運動日,並與幼稚園舉辦聯校體育活動」、「幼小學校家長要多做親子運動,並提供在家運動任務」、「優化時間表組織多元化的體育活動為學童『追落後』」、「加強幼小學校眼睛健康教育,讓每位學童掌握護眼操」、「增加幼稚園教師的體育專業培訓支援」等。

  建議提供體育專項撥款

  此外,學會更建議「政府應提供一筆過體育專項撥款」,又「鼓勵引入體育運動導師包括體適能教練」,及「出版促進學童建立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小冊子,並檢討相關政策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