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讓港漂更情繫香江
趙 陽
3年的期盼,3年的希冀,無數如我一樣的港漂們,終於迎來了香港與內地的通關!1月8日,兩地實施首階段免檢疫通關第一天,出現一幕幕感人場面,有人與相隔良久的親朋擁抱,也有人趕往探望在病榻上的至親,內心的激動溢於言表。我不由自主地感慨:期待我們回家的,是成千上萬個內地家庭;期待港人走進內地的廣闊天空、加速香港和內地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
疫情3年期間,我們真的很想念家鄉。曾幾何時,歸鄉之路那樣艱難又漫長:航班熔斷、一票難求;驛站名額、全憑運氣;酒店隔離,讓本不多的假期捉襟見肘,甚至根本無法成行。去年秋天,一個比我小幾歲的年輕朋友,在內地的兄長不幸離世,萬分悲痛的他,要回去為兄長送行,卻因為搶不到內地健康驛站名額,而錯過送兄長最後一程;前年除夕,與我同一個辦公室、來自上海的小伙子,在寒風中默默流淚,談了幾年的戀人,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異地相隔,提出了分手。這3年,每每有復常通關的消息,都牽動着港漂的心。作為中國人,沒有人能割捨那濃濃的親情和不變的鄉愁。
疫情3年,我們真為香港暗暗焦急。往日熙來攘往的內地遊客人潮不再,身邊不知多少陪伴我們的小店紛紛結業。去年今日,我回母校香港大學辦事,沿般咸道一直走,發現那承載着我青春記憶的理髮店、咖啡店、茶餐廳都結業了。經濟不景氣,帶來的現實分量,正正體現在民生艱難。對於我們港漂來說,在香港求學、生活、工作,這裏有我們的青春足跡、生命印記,我們念茲在茲,不論我們來自何處,香港也都是我們的又一個故鄉!我們當然希望香港越來越美好、興旺!可是,沒法輕易與內地往來、頻密交流、深度融合,沒有內地的廣闊市場,夯實經濟基礎、發展多元產業,就難以有良好的條件。
如今,終於實施首階段免檢疫通關了。這個春節,很多港漂將踏上歸鄉之旅,不論是成雙成對的年輕伴侶,還是挈婦將雛的中年人,不論是在港求學的內地生,還是在香港工作的公派人員,那與親人團聚的希冀終於不再漂泊。回到內地的港漂,一定會將香港國安法出台後,維港兩岸的朗朗乾坤、氣正風清,將香港的新變化,告訴內地的親人、朋友,吸引更多的人到香港旅遊觀光、工作生活。這注定是更美好的希冀,更美好的願望。
新春之後,港漂一定更加忙碌。因為我們更要用實際行動,腳踏實地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不論是金融業的翹楚,還是科研一線的尖兵,不論是為香港市民服務的專業人士,還是身處基層的社工,我們要在《青年發展藍圖》的指引下,兢兢業業,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迎接復甦,讓維港兩岸更加繁榮穩定。與此同時,我們更要發揮來自內地、熟悉內地的優勢,做好橋樑紐帶,既講好香港故事,又傳遞內地聲音,促進香港和內地融合得更加緊密。這注定是一個新的春天,一個更富有活力、朝氣的春天。在這片春光裏,我們的青春必將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