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心大增 四成預期生意飆升

【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香港總商會「商業前景問卷調查」顯示,四成受訪企業預期今年營業額將較去年增加,反映港企審慎樂觀地認為最壞的時期或已過去。該會總裁梁兆基形容,香港與內地通關,可為商界打下強心針,並估計今年香港經濟增長為3.8%,回到疫情前水平。同時,該會會員強烈希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繼續提供寬免措施,並再派消費券,料可拉動零售及社會氣氛。
總商會估今年GDP增3.8%
梁兆基表示,通關對於香港企業挽留人才很重要,認為目前通關的規模較預期大,有助扭轉企業對投資香港的態度。但他又指出,香港流失不少中基層人才,嚴重程度不比高端人才輕,認為特區政府應調整人才政策,而安老、醫護及建築等行業需要輸入外來人才和勞工。
展望今年,他指出,除了應對疫情,香港亦面臨其他挑戰,包括利率上升及全球需求轉弱等不利因素,令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受壓。該會高級經濟師莊仕杰表示,該會對今年本港GDP的預測,主要受惠於香港與內地通關,可以恢復與旅遊相關的經濟活動,且去年基數較低,令到今年回彈幅度潛力較大。該會還預測,今年香港通脹為3%,失業率3.3%,商品出口增長為4.5%。
與2021年同類調查的結果相比,企業招聘趨勢大致不變,約34%受訪公司表示計劃在未來12個月增聘人手。不過,超過半數(55%)受訪企業認為行政長官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吸引人才措施仍不足夠。技術人才短缺致使企業難以物色合適人選,令增聘人手的計劃受阻。總商會認為,香港需要妥善而有效的人才相關專案,否則將難以維持全球競爭力。
被問及與疫情前相比,預料今年生意如何?四成受訪企業預期有增長,35%料保持不變。對於未來一年在港的投資計劃,56%表示維持不變,17%表示會增加資本投資,21%表示不確定。另外,香港以外的粵港澳大灣區依然是企業的投資熱點。在區內設有業務的受訪企業中,有34%表示會在未來12個月增加區內的投資,而計劃在內地其他地區增加投資的相關比率則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