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支援/舉辦小組活動 重塑人際關係安全感

  圖:在近三年的疫情中,不少學生都已習慣了戴口罩。
  圖:在近三年的疫情中,不少學生都已習慣了戴口罩。

  疫情期間學校數度暫停面授課,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機構早前進行「社交距離措施下對中學生的影響」問卷調查,發現62%學生在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社交意欲下降,有63%學生更憂慮日後除下口罩與別人相見。有前線社工直指,學校可透過舉辦較少人數的小組活動,重塑學生的人際關係安全感。

  社交限制產生負面感受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的生命教育工作小組,早前向全港中學生進行有關問卷調查,成功收回1051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近50%人認為疫下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人與人之相處多了阻隔,會產生負面感受;62%人表示在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社交意欲下降;有63%人更指憂慮日後除下口罩與別人相見;48%人表示較疫情前更害怕面對面的社交場合,亦有近40%人指,因為要遵守社交距離措施,與人聚會時有罪惡感。在長期的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有22%人表示對與人的溝通能力下降,增加擔心未來前景的壓力。

  「有前線社工曾接觸一名長期戴口罩的中學生,因為對自己外表欠缺自信,每日外出午膳均獨自一個人,目的不想同學看到自己的樣貌。」該會雍盛綜合服務中心主管葉文龍表示,青少年長期戴口罩下,逐漸習慣將表情及情緒隱藏,害怕除下口罩與人相處,日後或會出現社交退縮的現象,難與現實社交接軌。他指出社交退縮只是一個表徵,若未能獲適當跟進,隨時出現社交恐懼,甚至有輟學的可能。

  面對相關問題,葉文龍指學校可舉辦一些較少人數的小組活動,讓學生適應社交接觸並重建正常的社交需要,在增加安全感之後,「話唔定嗰個獨自去食午餐的學生,就可以同其他同學一齊午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