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健委:加強疫情監測預警
「乙類乙管」非放開不管 必要時可採緊急防控措施
8日,內地對新冠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症」,從風險地區和人員管控轉到健康服務與管理。他強調,實施「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要關口前移,全鏈條、全要素、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加強重點人群健康保障,做好健康指導、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加強農村地區防控,減少疫情傳播擴散風險,努力實現壓峰錯時;有針對性提高老年等重點人群疫苗接種覆蓋率。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雷正龍表示,日前出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強調要加強監測預警,常態化情況下,主要開展病毒變異監測、個案報告、哨點醫院監測、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城市污水監測等。應急情況下,增加核酸和抗原檢測監測、發熱門診監測、重點機構監測等。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表示,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以來,疾控部門加強了入境人員、就診患者、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採樣送檢和測序比對工作。在輸入病例監測方面,加強與海關的密切合作。在本土病例監測方面,每個省選擇部分城市和醫院作為監測哨點,對門診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開展一定數量的新冠感染病例的採樣和序列測定,實施動態監測新冠病毒變異的趨勢,及時捕獲新的變異株,並且評估其生物學特性的變化,為疫情研判、檢測試劑、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及評價等提供科學基礎。
開展城市污水監測 助疫情研判
在監測預警方面,第十版方案增加內地城市污水監測,在香港則是對居民樓的污水監測,以劃定流行區域。楊峰表示,對居民樓污水進行監測,可以更好發揮對所在居民樓監測預警作用,香港通過社區污水監測,及時發現可能存在感染者的區域,再進一步追蹤發現陽性感染者,進而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主要應用於疫情早期尚未出現大範圍流行時。在污水處理廠開展新冠病毒的監測,可以評估更大轄區範圍內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趨勢變化,適用於更長時間和更大範圍的監測。在社區布設監測點和污水處理廠布設監測點,兩者監測目的各有側重。現階段,內地新冠感染仍處於流行階段,所以在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污水監測工作,來輔助評估新冠疫情流行強度、變化趨勢等情況,為疫情研判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第十版方案中提出可採取緊急防控措施,雷正龍就此表示,新冠疫情爆發、流行的時候,也可以適時、依法、選擇性地採取一些緊急防控措施,包括暫緩非必要的大型活動、暫停大型娛樂場所的營業活動;博物館、藝術館等室內公共場所採取適量的限流措施;嚴格管理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場所;實行錯時錯峰上下班、彈性工作制,或者採取居家辦公等措施;還有教育機構採取臨時性線上教學等。一旦疫情得到緩解,當地政府應及時宣布緊急防控措施的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