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受訪港人有意退休後赴內地灣區城市生活

◆ 退休計劃協會昨日發布《大灣區──香港退休人士的目的地》研究報告。
◆ 退休計劃協會昨日發布《大灣區──香港退休人士的目的地》研究報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人口急速老化,為社會保障及公共醫療等帶來沉重負擔。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約57.9%香港市民有意於退休後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主要因為內地生活成本較低,且能享有更舒適退休環境。香港退休計劃協會昨日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推出政策協助,讓退休港人可於內地享有強積金、長者護理、稅務優惠、使用醫療券,以及能夠繼續領取綜援或長者津貼等,既促進港人退休福利及退休人士的流動性,亦緩解香港社會的公共保障壓力。

  退休計劃協會昨日發布《大灣區──香港退休人士的目的地》研究報告指,2021年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超過140萬,佔總人口20%,對香港公共基本支援服務,尤其是醫療護理,帶來更大需求及壓力。報告指出,港人決定移居大灣區其他城市涉及五大關鍵因素,包括社會保障、強積金/退休金安排、醫療/護理、財務規劃及稅務規劃。

  協會大灣區研究小組聯席負責人、美世亞洲財富及投資業務負責人李子恩表示,充分及可持續的退休制度,需要採取多元支柱的方針。該些支柱的設計協調統一,可促進退休福利及退休人士的流動性,為他們創造更優質的退休生活。

  倡強積金提供內地退休選項

  強積金是香港工作人口退休規劃的核心,港人若計劃以強積金支持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或澳門退休,需要考慮生活水平、醫療水平及費用和匯率等方面的差異。協會建議強積金供應商為僱主及僱員提供有關大灣區內地城市退休選項,開發相應創新強積金產品,而政府應推廣以大灣區為主導的固定金額自願供款,藉以支持港人退休後在大灣區的醫療或居住費用,容許港人特別自願性供款,作為額外退休儲蓄。

  協會還建議容許市民屆滿退休年齡後,可一筆過或分期提取強積金權益,或在賬戶保留一筆款項,用於持續投資,及鼓勵強積金供應商發展更順暢的跨境強積金供款/提取安排。

  協會又建議特區政府和內地有關省市政府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退休港人提供護理及住宿服務,訂立技術、安全及衞生標準,同時提高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稅務優惠,為準退休人士提供經濟誘因,作出更多自願性供款,及建議兩地政府協商,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退休港人提供優待,即使每年逗留內地超過183日,仍可保留非居民納稅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