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生家長:終可恢復正常生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薇 深圳報道)1月5日,香港公布與內地復常通關首階段安排,當中提到跨境學童可於農曆新年後返港恢復面授課堂,且不受通關名額限制。這意味着約1.8萬名跨境學童在闊別校園超過30個月後,將於今年2月最終回歸。聞訊,不少跨境學童家長掩面而泣,「終於有人關心我們,終於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如果可以我真希望讓孩子留級!」
提到女兒即將返港上學,小五跨境學童家長宋太心裏半是歡喜半是愁:喜的是女兒終於可以走出家門,和正常小朋友一起社交、學習、運動;愁的是女兒對回港上學表現出了抗拒姿態。「她說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作業沒有交,怕上學了老師沒有好臉色、同學嘲笑她。聽到這些話,我的心揪成一團。」
盼把知識點鞏固好 「不用走那麼快」
宋太說,自己的女兒在荃灣就讀全英文小學,小三之前的成績在班裏位列前五,如今三年過去,除了語文、通識尚可,英文、數學考試均不及格。她希望,如有可能想給孩子申請留級,「不需要走那麼快,把失去的知識點鞏固好更重要。」
同時,女兒對社交的恐懼也讓她感到焦慮不安。「以前她可是一個小公主,出門一定得公主裙加小皮鞋,頭髮也要梳得漂漂亮亮。現在每天穿着睡衣上網課,披頭散髮,也不穿裙子了,也不願意出門了,就怕別人問這孩子為什麼不用上學。」
宋太說,由於缺乏運動和曬太陽,女兒的身高比同齡小朋友嬌小,脾氣也因缺乏社交而變得敏感、易怒,「我必須和她一起睡,否則她就會覺得媽媽不愛她,我很擔心這樣她怎麼融入集體。」
學童粵語退化 說話缺自信
與宋太際遇相似,小六跨境學童家長陳女士亦為了女兒接下來的社交、學習發愁。「她的粵語表達能力已經退化,說話特別小聲、猶豫,變得非常不自信。」陳女士指,自己一直以來都沒有給孩子安排補習班,如今孩子即將步入中一,成績不好自己也感到自責。「但除了讓她跟着學校的進度走,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雖然通關復課已是板上釘釘,仍有不少家長擔心2月之前再生波折。「去年好幾次傳聞復課,都有保姆車公司聯繫我們收集資料。但今年我們主動聯繫『中港通』公司,至今也沒有回覆,是不是公司倒閉了?或者招聘不到隨車保姆?很多家長都很擔心因為這些外在因素令復課再次延期。」宋太說。
在陳女士方面,由於女兒已經小六,不願意再搭乘保姆車的青春期狀態也讓她感到頭痛。「保姆車需要等待、排隊通關,沒那麼自由,孩子長大就不願意坐了。可讓他們自己去上學,又已經3年沒去過香港,我們也擔心她的安全問題,包括在港鐵上的防疫問題。」
冀特區政府向跨境生發防疫包
陳女士希望,兩地海關可以給跨境學童開設專門通道,同時香港方面可仿傚深圳政府的做法,向跨境學童發放防疫包,「當然我們家長也會買,但也希望他們被特殊對待。例如不需要48小時核酸檢測,不然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也都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