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恢復通關意義重大 調整心態攜手發展

  1月8日香港與內地正式通關,為了這一天,大家等了三年。特區政府昨日公布首階段與內地通關的細節安排,雖然初期有名額限制,也需要持有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但為兩地全面通關鋪平了道路。恢復通關對香港意義重大,體現了中央對香港民生訴求和經濟發展的重視,有利於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有利於推動香港實現更好的發展。

  新冠疫情持續三年,香港與內地變相「封關」三年。香港與內地經貿關係密切,人員往來頻繁,長時間未能正常通關,不僅嚴重影響兩地民生,也損害兩地經濟,拖累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本年度香港經濟將再次錄得負增長,財政赤字預料超過千億港元。去年11月香港率先實現與國際通關,但同月香港出口按年大跌24%,這是連續第7個月下跌,也是數十年來最大跌幅。這些事實足以反映單靠國際市場不足以撐起香港的經濟復甦,香港只有同國際、內地都通關,才是真正的復常;香港只有引入內地活水,才能有力振興已疲弱的經濟,實現發展目標。

  從民生角度來看,香港無法承受與內地長期不通關的痛苦。香港與內地血脈相連,疫情下,不少家庭被迫分隔兩地。港人北上經商、就學、就業,亦都受到嚴重的阻礙。三年來,通關一直是市民最強烈的願望,中央及有關部門傾聽及重視香港民意訴求並作出積極回應,從深圳開設健康驛站、增加人文關懷名額,到縮短隔離日期,應對措施持續優化,體現了對香港的關心支持。

  隨着通關成為事實,香港與內地將邁入後疫情時代。春江水暖鴨先知,香港股市連日強勁反彈,不斷收復失地,恒生指數昨日衝上2萬1千點大關。樓市近日也止跌回升,人們臉上重現了久違的笑容。而遊客特別是內地遊客的重返,勢將帶動本港旅遊、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走出漫長的寒冬,迎來春暖花開,各方熱切期待。

  但另一方面,香港真的做好了恢復通關的準備嗎?準備不僅僅在於特區政府的政策安排、部門協調等方面,也包括香港社會和市民的心態。可以預見的是,隨着通關的實現,本地疫情會出現一定反彈,對公共醫療系統、藥品供應乃至交通配套等各方面都會帶來一定壓力,過程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這些都是後疫情時代正常的現象,不足為奇,關鍵是香港社會要有理性的認識,平常心看待,切忌墮入「泛政治化」的陷阱,以往的教訓不可不察。

  此外,從近日輿情看,部分人存在矛盾心理,既盼着通關帶來的商機和好處,又不希望疫下清靜、便利的生活環境受到影響。這種心態是不對的,香港作為自由市場,過去之所以能成功,靠的豈是「清靜」?更何況,過去三年香港還「清靜」得不夠嗎?香港要笑迎八方客,要有從容應對各方的準備,更要有擋住八面風的自信。

  通關復常是好事,要將好事辦好。共建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香港的安身立命之本。外資看好香港,是看好香港背後的內地龐大市場,沒有國家做堅強後盾,香港會失去對國際社會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香港若不能聯通世界,只會變成一個普通城市。還有兩天就要恢復通關,這關乎七百多萬港人的切身利益,讓我們共同努力,擦亮香港「好客之都」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