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中國 四季河山
時節輪轉,四季更替,2022年的腳步匆匆走過。從「春色滿園關不住」的蓬勃之春,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炎炎之夏,從「平分秋色一輪滿」的清朗之秋,到「北風吹雁雪紛紛」的皚皚冬日,伴着詩歌的韻律,跟着鏡頭,回味神州大地絕美的四時之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即萌生、盛長、收穫及儲藏,標示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國傳統上以「二十四節氣」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作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起始,今期就趁一年之末,好好欣賞一下祖國河山四季之美。
文︰雨文、綜合新華社報道 圖︰新華社
【春生】蓬勃之春 萬物復甦
春季是四季之首,新的輪迴從此開啟。春,代表着溫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芽生長,春季是萬物生長、春耕播種的季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從節氣來說,春季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清明、穀雨。今年,湖南、陝西、甘肅等地在春光掩映下,春色無邊。
隨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漲,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甦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鳥類開始遷徙,離開越冬地向繁殖地進發,因此中國也將春季稱為「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季氣溫和生物界的變化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對農業來說,春季是許多農作物播種的季節,同時也是許多農作物的收成期。
【夏長】炎炎之夏 萬物皆盛
夏季萬物至此皆盛,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季節。溫度升高,天氣炎熱,狂風暴雨頻發,萬物盛長。氣溫高是夏季最顯著的氣候特徵,但因地域、乾濕環境的不同,會產生炎熱乾燥或者濕熱多雨的不同氣候。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夏季的氣候並非一樣。從節氣來說,夏季分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及大暑。今年,在炎炎夏日,貴州、西藏、內蒙古等地的景色尤其優美。
總體來說,中國東南部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西南高海拔地區夏季涼爽降水少,西北地區夏季炎熱乾燥。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條件。
【秋收】豐收之秋 萬物凋落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很多植物的果實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每天的日照不變,秋季的氣溫也由夏季的高溫漸漸下降。隨着氣溫的下降,許多落葉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色、枯萎、飄落。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將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整個枯萎死去。
從節氣來說,秋季分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及霜降,前兩個節氣的氣候特徵為潮濕、悶熱,秋季真正涼爽通常要到白露之後。秋季最明顯的變化是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此時,全國各地到處都滿布秋楓,吸引遊客賞秋,同時因正值秋收時節,亦可看到農民在田間收割的畫面。
【冬藏】皚皚之冬 萬物休眠
冬季,陰陽轉變,萬物由收到藏,植物生氣閉蓄。立冬後意味着秋季少雨乾燥氣候漸過去,轉為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特徵。冬至之前還不算很冷,冬至過後強冷空氣南下頻繁,並越過了南嶺,氣溫驟降。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後,通常在冬季,內地很多地方都會下雪。今年,河北省、湖南省及四川省等地雪景美麗,尤其南嶽衡山的雪景更宏偉。
從節氣來說,冬季分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及大寒,用來形容冬天的成語: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此稱作冬眠,而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