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展遙距診症 滿足疫下急迫需要

  本港新冠確診個案雖然連續第二日回落至兩萬宗以下,但近期醫管局各類供確診者預約診治的服務連日爆滿,輕症患者要輪候四五天才「撲到」診治名額,遙距診症也要等候數日。政府早前已編制《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解決急症室長時間輪候的問題。整體藍圖的落實需時,但面對市民眼前的急迫需要,當中一些可落實、可改善的措施,應該以小步快走的態度成熟一項落實一項。

  本港社會逐步復常,但新冠疫情仍然持續,社會應該更着重醫療、藥物的配套,準備好以減死亡、減重症為重點,與病毒長期作戰。但現時本港出現兩個問題,一是零售的抗新冠相關藥物被部分市民囤積搶購,二是新冠門診包括遙距診症的服務數量不足。

  正如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所言,現時缺乏的不是藥物而是信心。市場上退燒止痛藥並不缺乏,但部分市民囤積了超出需要的用量,可能令一些有需要的市民得不到藥物。要解決這個信心問題,一是循生產、採購端增加藥物的供應量,打破市民「不夠藥」的思維誤區;二是完善基層的醫療覆蓋面,令市民在患病時更容易接觸到醫生,自然就不會擔心「有病無藥醫」。

  推展《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需時,新冠門診的數量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增,但醫管局旗下的手機程式遙距診症,應該可以努力提升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疏導求診需要。現時醫管局已調集人力,將預約總名額倍增至每天約4,000個,其中一半優先分配給70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懷孕28周以上孕婦等高風險人群,確保他們一兩天內得到診治,但其餘低風險人士仍然要等待數天,市民收到藥物時可能已康復,及早治療的作用不能很好發揮。

  這一方面需要聘請更多家庭醫生提供遙距診症服務,以減少市民等候時間。事實上現時不少私營醫療集團、私家醫院也有提供遙距診症,服務繁多,市民未必知道去哪裏可以找到合適的醫生。政府可以嘗試整合公私營的醫療資源,發動私家醫生也撥出部分時間來診治新冠患者,並且將服務連接整合至醫管局的手機程式,在短期內提升服務容量。

  另一方面要提升藥物配送效率。據醫學界人士反映,現時醫生層面並不缺少止痛退燒藥,只是市民買不到,而輪候看醫生也需要很長時間。如果市民接受遙距診症後,藥物可以「次日達」甚至「即日達」送到市民手上,肯定可以令市民大感安心。政府可以借助基層醫療系統、社區服務網絡,甚至與一些超市、便利店合作,加快藥物送到患者手中的速度。

  應用科技,特別是遙距診症服務,令患者在社區中也能獲得及時的醫療救助,是不少地方在近年抗疫中的一大亮點,可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同時提高診療效率,增強市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底氣。在當前醫療人手和零售藥物緊張的情況下,擴大遙距診症是善用人手資源的一條捷徑,值得加快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