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辦多些「非傳統」年輕人活動

  劉礎慊 學研社成員

  聖誕節期間,筆者去了一趟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的同人展。「同人」一詞源於日本,原意是大家有着共同興趣、共同愛好的一班人,後引伸為讀者對喜愛的作品重新創作的同類人,這些作品可以是小說、動漫、電玩遊戲、影視作品等的設定人物,讀者再進行的二次創作,把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重新演繹、重新創作。同人展就是這些自行創作作品的市集。筆者小學時就以習字簿自行畫漫畫,再租給同學看,一毫子一次。當然那時沒有所謂的同人展和同人文化,但創作的過程深受同學歡迎,那種喜悅筆墨難以形容,是一種受認同的歡愉。

  觀展當日,筆者在會場內見到售賣自製、自畫的動漫、遊戲、小說人物的鎖匙扣、名信片、襟章、布袋等。會場外,亦有很多年輕人coser被要求合照,日本動漫人物仍是主要的Cosplay對象,如「鏈鋸人」、「間諜家家酒」、「進擊的巨人」等。但近年內地的創作在海外亦開始大受歡迎,電玩遊戲「原神」、現代中式古裝武俠和仙俠式如「蒼蘭訣」的coser也不少。可見,內地自行創作的動漫、電玩遊戲亦開始產生影響力。

  今屆政府十分重視年輕人政策,筆者早前在聚會中遇到一位以創作歌手為職業的年輕人,他不滿政府對青年活動的資助都是集中於傳統活動。雖然,青年廣場在12月亦有舉辦同人文化的活動如「同人文化市集」、「同人區舞台」、「Cosplay道具製作工作坊」等,但名額似乎太少。

  同人文化活動,是創作性的活動,亦是年輕人展示自我的文化活動。正如筆者早前文中所說「認同的歡愉」,政府想年輕人認同,是否首先應認同年輕人?對於舉辦年輕人活動,政府是否有需要考慮和顧及一些「非傳統」年輕人的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