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善用急診,利己利人\龍眠山

  每到冬季流感高峰期,本港公立醫院例牌超負荷運作,今年的情況比往年更嚴重。在新冠疫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夾擊之下,求診者輪候時間更長,有病人等近12小時才能見到醫生,簡直難以想像。

  新冠疫情目前仍處在高平台期,官方每日公布的數據只能作參考之用,因為很多人感染後沒有呈報。港大模型的演算結果顯示,本港每日有2萬6千人至8萬人感染。亦有病毒專家認為,本港每日感染數字達20萬。真實的感染數據無從稽考,但從每日死亡多達數十人觀之,感染基數肯定相當大。另一方面,將新冠形容為另類流感並不準確,因為每年流感殺人不過數百,而第五波疫情已奪走1萬多人的生命,單是這個冬天,殁於新冠者已近千人。

  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力不同,確診後的體驗差別很大,有的輕鬆而過,一笑置之;有的非常痛苦,留下一些後遺症,如長期咳嗽、失去味覺、難以入睡、走路氣喘等。疫情就是疫情,而且病毒在不斷變異,人類對新冠的認知仍然有限,感染或多次感染後會對身體有什麼長期影響,只能用時間來證明。能不感染,最好是不感染,對自己負責任,就是對社會負責任。

  特區政府不斷推出復常措施,但保留了口罩令及確診隔離令,就是為了平衡防疫和經濟發展。疫情並未結束,「放寬」不是「放棄」,再說新冠面前並非「人人平等」,相當一部分人至今未感染,這應該歸功於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保護好自己,就不必求醫。若是不幸感染但症狀輕微,最好家居隔離,不要湧去急症室,要將醫療資源讓給最有需要的人。看急症有分級制度,重症優先,輕症排後。與其在急症室等候十幾個小時,不如到私人診所就醫,利己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