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優化環評 有依據 減爭議 省時間

  左圖:署理環保署署長徐浩光(右)表示,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程序提出四大主要改善措施,有助提升環評運作效率。左為環保署助理署長曾世榮。\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左圖:署理環保署署長徐浩光(右)表示,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程序提出四大主要改善措施,有助提升環評運作效率。左為環保署助理署長曾世榮。\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政府建議精簡環境影響評估程序,預期可縮減一半時間,但有聲音關注壓縮時間可能會影響環評質量,甚至令環評走漏眼。署理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大公報》專訪,逐一回應社會對修例的關注。

  環保署指出,署方已推出中央環境數據庫,發放環評所需的空氣質素基線資料及多項評估工具,加上標準化生態調查方法,不但有助壓縮環評時間,亦令環評質量更有保證;環保署有信心,優化建議可以減少日後的環評爭議,避免以往同類型的環評司法覆核挑戰。\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程序提出四大主要改善措施,包括建立中央環境數據庫、更新指定工程項目清單、更新技術評估要求,以及善用直接申請環境許可證的途徑,令環評時間可縮減約一半,一般項目需時18個月完成,較大型或複雜項目亦只是需時24個月。

  「日後只需做較簡單的模型,疊加在環保署的模擬上,就可更快得出評估結果。」

  修例可以縮短環評時間,但可否保障環評質量?徐浩光形容,修例可望令環評快而好。他舉例,修訂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是設立中央環境數據庫,發放多項環評研究所需的基線資料,舉例空氣質素影響評估,以往做相關環評甚為費時,「做一個場景的空氣模擬,即使是用超級電腦做,也要兩個月。」

  但現時環保署主動整合了多方面的數據,包括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排放清單,做了未來四個時段的空氣背景模擬結果,包括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日後,個別工程做環評研究時,只需做較簡單的空氣污染物擴散模型,疊加在環保署的模擬上,就可以更快得出評估結果,數據亦更準確。

  徐浩光又提到,優化建議提出更新技術評估要求,包括確立生態基線調查的標準做法,其中,生態調查時間由4個月至9個月,延長為6個月至12個月,並就不同物種指定了具體調查方法指引,例如做雀鳥調查,明確各種鳥類的調查期間,而且規定每個月都要做、清晨及黃昏都要做,「這些都寫得清清楚楚,質量有保證。」

  「現在我們標準化生態調查,寫清楚調查方法及內容,可以大大減少爭議。」

  此外,署方亦要求各項技術評估,例如基線調查及模型運算,須由合資格專業人士或有相關經驗人士進行,以保證質量。

  至於以往時有發生的環評司法覆核,環保署預期,優化安排有助減少環評爭議,避免以往同類型的環評司法覆核挑戰。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曾世榮指出,以往不少環評司法覆核的主要理據是基線調查及評估方法爭議,以龍尾泳灘項目為例,反對方提出司法覆核的理據是,民間做的生態調查找到更多物種,質疑土木工程拓展署所做的環評有瑕疵,「現在我們標準化生態調查,寫清楚調查方法及內容,可以大大減少爭議。」

  至於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司法覆核關注的空氣質量基線資料,環保署主動做了背景模擬結果,並開放數據供項目倡議人使用,日後針對基線資料的爭議亦可以避免。

  粉嶺高爾夫球場局部發展的環評報告早前引起關注,環評程序修訂是否有助釐清爭議,甚或影響高球場建屋計劃?徐浩光解釋,高球場環評爭議同樣是由於現時的環評條例,未有具體要求生態調查要怎樣做,有意見認為有關環評可以再做好一些,而標準化生態調查同樣有助解決相關問題,「有些專家會多做很多,用做研究的方法去做(環評),有別於一般環評做法,大家的時段、時長都不同,出來的結果可能就不一樣」。

  環境諮詢委員會早前「馬拉松式」開會討論約20小時後,仍未能就是否接納粉嶺高球場環評報告作出決定。據報道,為高球場發展做環評的顧問公司的生態調查符合《技術備忘錄》與環評研究概要,但有環諮會委員徵引香港哥爾夫球會另聘的生態調查內容,質疑環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