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港股新年開門紅 經濟復甦不可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新一年世界經濟更加艱難,但港股昨日依然在今年首個交易日錄得開門紅,恒生指數先跌後回升1.8%,領漲亞洲股市,反映市場對香港以至內地經濟前景保持信心,特別是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在即,有助經濟加速復甦。事實上,美歐激進加息遏通脹負面影響浮現,經濟硬着陸風險高懸,國際資金加大押注中國,增配人民幣資產,將持續為香港金融與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繼特首李家超表示部署今年初出訪中東之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為大公報撰文中,亦透露積極組織更多官員外訪,說好香港故事和介紹發展機遇,他今年出訪首站是本月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這展現了特區政府積極主動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心。當局接連推出招商引資、招攬企業與人才等政策舉措,除了有利香港匯聚更多內外企業與資金之外,還可強化自身聯通內地與國際的獨特優勢,更好搶抓疫後經濟復甦的關鍵機遇。

  正如財爺在文中所言,2023年將是香港全速增強發展動能的一年,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更加鞏固,並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事實上,國家金融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下,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將進一步擴容,其中內地投資者有望透過港股通買賣在港上市的外國企業股份;加上當局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與人才服務窗口,更加有利吸引像沙特阿美等世界龍頭企業落戶香港,或利用港股融資上市擴展業務,這對提升港股市場國際化、強化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起着重要推動作用。

  港股、人民幣在新一年有好的開始,分別升上四個月以來高位,顯示新一波國際資金流入港股市場。其實,美歐激進加息遏通脹後遺症顯現,不單止重創經濟,潛藏多時金融風險隱患也隨時大爆發,屆時美歐經濟無可避免陷入深度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前預測今年美國與歐元區經濟增速低至只有1%與0.5%,不排除會再向下修訂。

  對比之下,中國創新發展勢頭強勁,且內需潛能巨大,有能力克服內外挑戰與困難,保持經濟穩健發展,去年國內生產總值有望突破120萬億人民幣,步上新台階。

  值得留意的是,上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並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包括提振消費、投資以及降準、減息等穩增長政策措施會陸續有來,進一步穩固經濟復甦的基礎。

  隨着內地優化與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潛能將進一步釋放出來。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國內旅遊出遊人次與收入均錄得同比增長,可見消費開始呈現回暖跡象,推動今年經濟增長步伐加快,促使更多資金流向人民幣資產,當前國際資金從西向東的大潮勢不可當。

  連跌三年的香港股市,近月表現回勇,展現市場對今年香港經濟復甦信心增強。內地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成為香港經濟走出低谷、重拾增長動能的底氣所在。特區政府全力搶人才、搶企業,並出台交椅洲人工島新方案與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開拓新發展土地與打造新增長引擎,香港肯定大有可為,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