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經濟系列之二/「吉林大米」飯香沁遍全國 政府牽頭擦亮「白金名片」

  圖:超市上架的吉林大米,眾多顧客感興趣。\網絡圖片
  圖:超市上架的吉林大米,眾多顧客感興趣。\網絡圖片

  「每次出差,都要帶着電飯鍋,靠着電飯煲煮出的米飯香闖全國展會。」孟慶江說。孟慶江夫婦種植200多公頃水稻,他們通過不間斷的展會,將吉林大米賣到了長江、珠江沿岸。自2013年,吉林省建設大米品牌,省、市、縣、鄉、村大米企業統一步調,吉林大米品牌逐漸被市場熟知,深圳、浙江、福建、昆明……近年來,吉林大米已賣向全國各地;行業也逐漸轉虧為盈。\大公報記者 盧冶 林凱

  在吉林大米未形成知名品牌時,吉林大米雖有品質但價格始終不高,甚至還會出現全行業虧損現象。隨着省政府牽頭推動,本土企業通過不斷參加展會,創品牌、做加工、打市場同時,也盤活了一批老牌大米企業。吉林省松江佰順米業董事長、長春市大米協會會長趙明柱表示,吉林省過去10年,一直在舉全省之力擦亮大米這塊「白金名片」,由政府牽頭,省市縣鄉全聯推動,出席各種博覽會、展銷會、交易會,在全國來說都是史無前例。

  每噸收購價超國家標準

  「公司成立22年來,得益於吉林大米品牌建設,摘掉了『稻米加工企業沒稅收、不盈利』的帽子。」趙明柱告訴記者,在提出吉林大米品牌打造之前,企業年生產大米最多時為17萬噸,銷售額5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只考慮了銷量,年利潤率不到1%;在參與吉林大米品牌打造後,企業的年加工量基本穩定在5萬噸左右,前3年平均利潤達1700萬元,企業利潤率達5%,最高年繳稅270萬元。

  目前,吉林大米每噸收購價是超國家標準的。趙明柱透露,吉林大米每噸的收購價超出國家參考價格300至500元。尤其在江浙、兩廣一帶。孟慶江也表示,由於品質好,吉林大米要比普通米每斤多賣10至20元,每年可帶動40戶農民致富和130人次就業。

  大米走俏猶如酒舖茅台

  在2022年6月的福建推介會上,吉閩兩省達成合作意向23項,簽約銷售糧21.3萬噸。據悉,每年吉林省年調入閩的稻穀30萬噸,「吉林小町」米成為福州糧食批發市場最暢銷的大米品種,銷量佔同品類的60%以上。「吉林大米是高端大米的體現,很多顧客多會來問吉林大米。沒有吉林大米,就像酒舖沒有茅台一樣,會很影響顧客感官,對店舖印象會產生很大影響。」在福州經營米店的王先生表示,「吉林小町」在當地很受歡迎,是每家米店必賣的大米品種,代表中高端品質的大米。

  大米市場走俏,也帶動農民種植水稻熱情,亦催生一批大米加工企業。與2013年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之初相比,吉林省水稻種植面積增加了近10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企業自有水稻基地面積從130萬畝增加到330萬畝,中高端大米年產由11億斤增到20億斤以上;吉林省中高端大米銷量也由其時的9億斤,增至25億斤。在吉林省榆樹市青山鄉的水稻種植區的農戶表示,以前收割完還要到處詢價,到處找銷路,價格被壓得很低。但現在每年插秧前就已經預訂出去了,村裏的一大批水稻地都會高價包給同一個商人。秋收結束後,留出自己吃的部分,其他都被拉走。

  質量可溯源 確保食品安全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喜亮介紹,與2013年相比,吉林省大米企業自有基地面積從130萬畝增加至33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截至目前,吉林省的大米聯盟企業達到69家,這些聯盟企業已經成為吉林大米平台搭建、品牌宣傳、產品銷售、產業聯動的核心骨幹,在水稻基地建設、優良品種推廣、優質產品開發、優質品率提升、營銷模式創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了「高標準」,更要「嚴要求」,在市場上銷售的吉林大米,還可以進行質量追溯,消費者對碗中的大米可以做到「瞭如指掌」。按照「來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質量溯源要求,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開發了吉林大米大數據平台,組織全省167家大米加工企業實現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以信息化數據溯源來改善食品安全隱患,打通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邊界,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