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轉系列之生活習慣/「新的一年 從大掃除開始」
1月1日,深圳市民周梓楠一早便起身開始忙碌。元旦小長假,她選擇以動員全家洗洗曬曬、徹底大掃除來度過。三年疫情,戴口罩、勤洗手、使用公筷公勺、不聚集扎堆……這些瑣碎的衞生防疫習慣早已變成了周梓楠和很多內地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疫下養成的良好衞生習慣,某程度上也可稱之為一種抗疫成果。保持衞生、增強自身免疫力,不僅有助於抵禦新冠病毒,也能降低患上其他疾病的幾率,真正做到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新的一年,從全家大掃除開始。」\大公報記者 郭若溪
周梓楠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平時很少有精力在家裏大掃除。為保證家庭衞生,他們都是請鐘點工每周來打掃一次。疫情爆發後,家政人員上門服務難,夫妻倆轉而購買消毒產品,自己打掃衞生。
清潔用品成網購寵兒
「保持家裏的清潔衞生,能讓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變得輕鬆愉快。」疫情三年,周梓楠和丈夫每天都對家裏的地板、桌椅、衞生間、廚房做好清潔消毒;開窗通風2-3次,增加空氣流通;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廚房垃圾,也都會在當晚睡覺前扔到樓下,不會過夜。「以前我覺得做家務很繁瑣、很累,疫情改變了生活習慣,我變得越來越講衞生了」周梓楠說。
打開周梓楠這幾年的網購訂單,酒精、消毒液、衞生紙、洗衣液等清潔用品的購買頻率最高,消毒拖把、紫外線燈、蒸汽清潔機、空氣淨化器等與衞生有關的小家電更是一應俱全,就在上個月,她甚至還採購了製氧機。「疫情第一年,就入手了蒸汽消毒拖把,每天睡前全家地板拖一下,才覺得乾淨踏實。現在平均每年會在清潔用品上花費上萬元。」今年初,深圳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周梓楠添置了紫外線燈和空氣淨化器,現在每周都會用紫外臭氧燈消毒房間、床墊等,空氣淨化器也經常會開着。
5歲童成全家「衞生督察」
周梓楠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在疫情結束後,這些已經形成的家庭衞生習慣也會繼續被保留下去。
在深圳「80後」胡慧茹看來,疫情三年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她的孩子身上。「疫情之前,我們最多是回家隨意用水沖下手,不會很仔細去洗,但現在會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為了給孩子做示範,胡慧茹一家現在都養成了衞生好習慣,尤其是外出回家後、飯前便後、拿食物前、準備食物過程中、接觸垃圾後等,都會用流水洗手,把手背、指縫、指尖、手腕等部位清洗乾淨。5歲的兒子現在已然成了全家人的督察員,洗手、戴口罩最為積極,幼兒園放學回家第一件事還會先把衣服掛到陽台上通風。
胡慧茹表示,小時候看動畫片《邋遢大王奇遇記》,讓自己這一代人印象深刻。時至今日,每每在教育孩子要講衞生時,自己還會以「邋遢大王」作為反面教材──良好衞生習慣是疫情中最佳的「防護服」,不講衞生就像是生活在「邋遢王國」裏。「對於這一代孩子來說,勤洗手、消毒這些良好的衞生習慣也已經深刻的印在了他們的腦海裏,形成了正面影響,這應該是三年疫情帶給人們最大的改變和收穫,我也希望這些衞生習慣能伴隨他們的一生。」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疫情三年每日堅持的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注意消毒等衞生習慣,可以說是成本最低、效能最高的日常防疫防病手段。如今,隨着防疫政策調整以及越來越多新冠陽性康復者的出現,不少人在思想和心理上有所鬆懈,出現了如口罩拉到下巴或遮不住鼻子等不標準的戴口罩方式,增大了發生二次感染的風險。胡慧茹認為,個人良好衞生習慣的養成來之不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抗疫成果,必須珍惜、善用,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價值。「希望就算疫情過去,我們的好習慣也要繼續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