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平凡人生活 不采風無創作靈感

◆嘉賓正在觀展。
◆嘉賓正在觀展。

  楊國新很愛畫人物,而在眾多人物中,他獨愛畫礦工。他覺得,礦工不僅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他們的形象既樸實又充滿美感。圍繞着礦工這一題材,楊國新已經創作了《兄弟》、《礦工之歌》等一系列作品。為了深入了解礦工,他不僅下到地下600米的礦井體驗礦工生活,更在位於安徽省宿州市的蘆嶺煤礦旁,開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年都會多次前往礦場,進行大量的寫生、創作。

  不采風無創作,這是楊國新一直以來的繪畫習慣,他此前創作的各類作品,都是他深入生活汲取的靈感,而這一習慣則源於給他繪畫生涯奠定重要基礎的郭公達老師。「當年在藝術學校學畫畫,郭老師經常帶着我們去廠礦企業體驗生活,我們自己帶着被子,晚上睡在稻草上面,白天就在工廠的各個車間給工人畫畫。」楊國新的繪畫創作也是在郭公達老師的影響下不斷被激發的。他記得,當時每次采風回學校,郭老師都要求學生們根據采風素材構思創作一幅作品,要反映出這段經歷的所思所想,要有自己設計的構圖和立意。

  「記得每次創作畫構圖,都會被郭老師否定好幾次,最後當我把原來所有想法都推翻,真正將腦海中深入生活收集到的資料整合起來時,那個好的想法和構思才能真正出來。」也正是在學校一次一次的歷練,楊國新學會了如何真正去創作作品。

  也許是基於自己對創作的執念,楊國新看到現在很多年輕畫家「閉門造車」,所畫的作品更多是繪畫技術的簡單流露,缺乏生活的體驗和磨礪。在他看來,這樣的畫是單薄和蒼白的,他希望更多年輕的繪畫者可以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去真正感受創作的魅力。楊國新說,今年他還要去礦場待一段時間,礦工這一題材他畫不夠,他要一趟一趟地去,一直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