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抓住通關機遇 對接國家發展


  新年伊始,市面上各大型商場人潮如鯽,社交網站上亦熱鬧非常,市民望穿秋水地談論與內地恢復通關的事宜。在高鐵西九龍站和各過境口岸,雖然本港與內地恢復通關細節尚未公布,但近日均有職員返回崗位認真進行各項準備,高鐵今日起亦會試運行,為通關「熱身」。政通人和,社會喜氣洋洋,被新冠疫情折磨了三年的各行各業,終於有望迎來經濟復常的朝霞。

  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經濟體系,對外貿易和遊客消費向來是本港十分重要的經濟增長來源。然而,外圍環球經濟持續低迷,香港需找準發展方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前日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比去年更困難,預計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陷入衰退,其餘的亦會感受到影響。滙豐銀行亦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歐元區及英國將衰退0.2%,美國增速則僅為0.4%,但亞洲因受惠於中國調整防疫政策和經濟重啟,將成為唯一出現加速增長的地區,由3.9%升至4.5%。

  事實上,本港自去年9月底開始放寬海外入境檢疫,但對經濟貢獻有限。政府日前公布最新經濟狀況,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繼第二季按年收縮1.3%後,第三季下跌4.5%,而且展望未來外圍環境還會顯著惡化,將繼續為香港出口表現帶來巨大壓力。

  防疫措施大幅放寬,以及與內地恢復通關,無疑能對本港經濟復元起到巨大作用,但卻需要一定時間。政府正在有序推進落實各項施政藍圖,加快基建上馬刺激經濟,但短期內應繼續推行系列逆周期和增派消費券等措施,為基層市民和中小企紓困,營造良好的消費氣氛,令通關產生的效果更佳。

  但說到底,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多年來一直是推動全球經濟的主要火車頭,而內地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於內需驅動。上月中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擴大內需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五大任務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今後一兩年內地經濟勢必迎來新一輪強勁復甦。香港應抓住通關在即的大好機會,在處理產業升級和青年發展等方面,主動對接國家發展,積極尋求內循環支持,依靠國家外循環增強出口競爭力,才能從根本上擺脫經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