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陽過」「陽康」\胡一峰

  近來,感染新冠者甚多。朋友微信探問我的情況,回覆道:我已「陽過」了。我這次的「陽」,起於約莫兩周前。當時,隱約覺得有些不得勁,而周圍感染者已不少,心中暗叫不好,或許我也中招了。當天晚上,體溫上升,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拿出備好的抗原試劑測了一下,卻是「一道槓」。捱到第二天晚上,體溫繼續升高,鼻涕開始多起來,晨起再測,「一道槓」變成「兩道槓」,已是感染人群的一員了。後來,症狀逐漸減輕,「陽康」在望。

  「陽康」、「陽過」,與金庸《射鵰英雄傳》中的楊康、楊過父子諧音,是這波疫情中新流行的網絡梗。除了楊氏父子之外,被「二次創造」的武俠人物還有「王重陽」和「陽頂天」,以及一輩子沒有等來「楊過」的郭芙。染疫本是令人恐懼而難過的事,互聯網娛樂精神的介入,卻使它在「梗化」的過程中,加入了些調侃,多了幾分「喜感」。武俠人物仗義入場,讓我們不再談疫色變,聊起這個話題,變得輕鬆隨意。

  還有人按照感染後的症狀特點,創造出「喜洋洋」「暖洋洋」「美羊羊」,以及所謂「幹飯株」「學習株」等新名詞,無形中也減輕了些許對疫情的恐慌。如果研究網絡語言對個體心理和社會心態的改變,這應是很典型的例子。

  不過,疫情畢竟需科學嚴肅對待,娛樂調侃應保持合理限度,公共輿論場尤其如此。新冠病毒雖在多次變異中毒性已降低,但對人體的攻擊絕不可小覷。以我作為「陽過」之人的親身體會,除了貼上「陽」字那幾天的難受外,轉「陰」後身體完全恢復、運動如常,還需較長時間的調養。如把病毒感染和疫情下的生活變成一場網絡狂歡,不但會讓人放鬆對病毒應有的警惕和防範,也可能干擾感染者對病毒的危害以及如何康復的科學認知。為此,搞笑歸搞笑,內心還是保持理性平和、審慎樂觀的態度吧。